共22题,约31180字。
江西省宜春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从广义层面看,“将有智慧的人集中起来,听取他们建议”的智库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史同步。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年长者为部族出谋划策的文化传统。推动当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深刻理解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进程,可借鉴古代中国智库的理念、制度与实践。
②智库人员在中国古代曾有养士、谋士、门客、谏议大夫、博士官、幕宾、谏官、言官、幕僚、殿阁大学士、翰林、师爷等不同的称谓,泛指那些足智多谋、能为国为君为朝廷谏议献策的人。不同称谓的背后,折射了中国沿承数千年的智库文化传统“谏议制度”。《礼记》记载了最早的“谏议”传统萌芽。上古时代,有虞氏部落设立“尊老”制度,让有管理经验的年长者培育年轻人,为部族发展献策。该制度延续至夏商周三个朝代,逐渐以“三老五更”制度确定下来,年长者通过智慧与影响力内化百姓,外谋发展,左右舆论,教化法礼,已经具备了现代智库的基本特点。谏议制度从上古时代的萌芽到先秦时期的雏形,再到秦汉的正式化、唐宋的制度化,元代一度搁置,接着到明清时期的壮大、庞杂,足可见智库文化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历史实践表明,三老五更、百家争鸣、运筹帷幄、舌战群儒、竹林七贤、翰林学士、明清幕学、晚清中兴,中国数千年历史之所以能够在本土生生不息,决策咨询、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文明基因的作用不可或缺。
③从机构建制、媒体传播等现代分工看,中国古代当然不可能存在像现代智库这样的建制与机构,但官僚组织在中华帝国史上很早就相当发达了,帝国庞杂与多元的行政事务以及数千年来的士大夫文化早已将现代智库所需要的那些功能分化出来。从功能分工的角度看,可将中国古代谏议制度框架下的智库实践分为四种类型:家臣僚属,内朝智囊,经筵师傅,翰林史官。中国古代智库从业者的类型纷繁复杂,他们职位不同,工作内容有别,有的忠人之事、刚正不阿,有的熟习典故、献计于君,有的深谋远虑、鉴往知来,都对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与国家事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④为君王智谋天下,始终是中国政治文化史的重要脉络。今人智库建设具有自古以来的重要性和借鉴性:一是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畅所欲言,渗透融合。在明清时期,朝廷还用了一些洋顾问,尽可能地把先进经验引入,推动国家发展。当前中国智库建设需要提升的重中之重,在于须更加促进思想活跃,博彩众长。二是相互平等,亦师亦友。像刘邦与张良、李世民与魏征等古代中国那些令人感叹与称颂的君臣、主仆关系,都有普遍的平等特点。君王与僚属之间亦师友亦君臣,每有大事讨论时,君王礼贤下士,不耻下问,僚属则侃侃而谈,言无不尽。君王平等相待智库,定能广揽贤才,使天下归心。当前中国智库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瓶颈,在于须更大激发智库人员的潜力与动力。
⑤当然,不得不说,由于封建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古代智库的人身依附性高,“唯命是从”成色明显,由君主意志而变的随意性、危险性也更高。有一些才智之人被迫“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还有的假托民意,行年利之实,各类消极事例不胜枚举,令人唏嘘,这些都是当下智库建设需要防范的地方。
(王义《古代中国智库的理念、制度与实践》)(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有智慧的人集中起来,听取他们建议”的智库历史,与中华文明史同步。
B.智库人员在中国古代泛指那些足智多谋、能为国为君为朝廷谏议献策的人。
C.智库文化传统在中国自成体系,古代已经存在像现代智库这样的建制与机构。
D.当前中国智库建设需促进思想活跃,博彩众长,激发智库人员的潜力与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论述借鉴古代中国智库的理念、制度与实践来促进当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采用的是总分结构。
B.第4段例举刘邦与张良、李世民与魏征等人,意在论证相互平等,亦师亦友的君臣关系。
C.文章运用了举例、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古代中国智库的理念、制度与实践。
D.文章结尾提到当下智库建设需要防范古代智库实践出现的弊端,属于辩证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智库人员在中国古代曾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其背后折射了中国智库文化传统“谏议制度”。
B.尽管职位、工作内容不同,但中国古代智库从业者对中国的历史演进与国家事务作用重大。
C.为君王智谋天下,始终是中国政治文化史的重要脉络,也是当前中国智库建设需要重视的。
D.古代有一些才智之人被迫“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是封建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造成的。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①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要更好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深度释放消费“新潜力”,激活经济增长“主引擎”。要进一步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②激活消费“新业态”,让消费“活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