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560字。
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八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家梁晓声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人世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自播出以来口碑不断发酵,许多主流媒体纷纷关注“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议题,其实这是一个常说常新、值得不断探讨的话题。此次严肃文学改编为影视剧,堪称严肃文学与影视剧的双赢。
站在严肃文学的角度来说,影视改编能够颠覆一部分人心中的刻板印象,让人们意识到,严肃文学并不仅仅意味着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严肃”与“好看”从来不矛盾。譬如已经播出的电视剧《装台》,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都在观照社会人生、展现人物心灵史的同时,做到了生动有趣、质朴动人,口碑极好,影视剧的观众也许就能转化为文学作品的潜在读者,为严肃文学找到更多知音。
即便暂不考虑影视剧受众向文学作品读者的转化,改编为影视剧也同样有利于严肃文学的传播。当下,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媒介变革推进、文化娱乐消费方式更新,影视剧、网络视听作品逐渐超越纸质媒介,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影响力、辐射力。以影视为媒介承载、传播严肃文学的魅力,以更轻松活泼、更贴近大众审美的方式彰显严肃文学所蕴含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艺术价值,能够惠及更广泛的受众。
站在影视剧的角度来说,严肃文学的加持有着重要的意义。严肃文学能够为影视创作尤其是现实题材、现实主义影视创作提供绝佳的灵感池和素材库,并在视听语言、影像风格、演员表演等多方面提出要求、创造空间,为影视行业各个环节、工种的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场域和契机。
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考量,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影视行业作为艺术创作、文化生产的重工业门类,聚集了大量人才与资金资源,有着巨大的创作体量,自然也有责任、有义务为表现时代、记录时代、讴歌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对于双方来说都不无益处,但相关的影视剧并不总是能够为观众所喜爱。其实,包括严肃文学在内的各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都难免遭遇原著读者的指摘,“不符合原著”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理由。然而“改编”一词的基本语义就意味着改编之后的作品必定与原著不同,否则,何谓“改”呢?阅读和视听是两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从文学文本到影视作品是一次跨媒介的二次创作,是一个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奇妙旅程,完全照搬原著的文字记述,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好或不好都应当用影视自身的标准来评判,而不是用是否符合原著来苛责。对于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与其纠结一二情节、人物是否符合原著,倒不如多关心一下:影视剧主创是否注入了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是否用视听语言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原著的思想内涵,是否用大众传媒的方式承载了严肃文学骨子里的关怀与风雅。把严肃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初衷和意义,恐怕也正在于此。
(摘编自夕君《文学让影视剧更具魅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人世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获得了巨大成功,引发了人们对严肃文学影视改编话题的再关注。
B.一些人认为严肃文学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不够生动有趣,其实这是这些人心中的一种刻板印象。
C.对于严肃文学来说,影视改编能够以更轻松活泼、更贴近大众审美的方式彰显其文学价值,这样会惠及更多的受众。
D.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是一次跨媒介的二次创作,而改编者并不会完全照搬原著,因此总是受到原著作者的诟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从《人世间》被改编成电视剧事件切入,自然引出“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话题,然后展开论述。
B.文章主体部分在分析“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时,主要从严肃文学、影视剧等多个角度展开,条理清晰。
C.文中既论证了影视改编对严肃文学的作用,又进一步阐述了严肃文学对影视创作的作用,层层深入。
D.文末指出严肃文学被改编成影视剧的评判标准,并通过几个追问,揭示了将严肃文学改编为影视剧的初衷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前,人们对“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的话题也十分关注,并对此进行过多次探讨,但一直没有进展和收获。
B.严肃文学被改编为影视剧后,其传播更为快捷、更为广泛,其影响力、辐射力远超由其他文学改编成的影视作品。
C.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是一次跨媒介的二次创作过程,如果完全照搬原著的文字表述,得鱼忘筌的奇妙旅程就无法实现。
D.在对严肃文学进行影视改编时,改编者只用关注自我思考和表达、用视听语言展现原著思想内涵等,不用考虑情节和人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1年12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强化地理标志保护监管,严格规范在营销宣传和产品外包装中使用地理标志的行为;加强对相同或近似产品上使用意译、音译、字译或标注“种类”“品种”风格”“仿制”等地理标志“搭便车”行为的规制和打击。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地理标志保护采用双轨制,即通过商标法采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保护模式以及专门法保护模式。后者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确立的“地理标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