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150字。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一部挽歌式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无疑是表现悲剧主题的小说。然而,就小说本身提供给我们的情节、人物、场景以及语言描写等来看,却又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喜剧因素。喜剧因素,也是这部小说完成悲剧创造的重要手段。
不管作者在创作这部挽歌式杰作时是否具备喜剧性创作的轻松态度与批判精神,也不论作者在美学追求上是否自觉地运用了幽默与讽刺等手法,但小说中的众多喜剧描写和小说所展示的喜剧性审美效果是真实存在的。
喜剧是美学上的审美范畴,也是艺术上的表现形式或手法,这两个不同的喜剧概念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红楼梦》中的喜剧描写与艺术构成;正是包括了这两个喜剧概念的内涵。即在悲剧人生的艺术表现中,运用喜剧化的艺术手法创造出喜剧性的审美效果,进而以喜衬悲,在繁复谨严而又自然天成的艺术运作中,创造了令人喟叹、发人深思的艺术世界。
王国维在论及《红楼梦》的美学价值时,曾很有见地指出,代表中国人之精神的戏曲小说,传统上无不追求大困四的结局,只有《红楼梦》与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之悲剧。在这里,王国维对悲剧精神的强调,只是指出了《红楼梦》与传统中国戏曲小说之“异”,却忽略了《红楼梦》与传统中国戏曲小说之“同”,以及这种并同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王国维的看法是不全面的。《红楼梦》在美学上的价值,不只是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从而摆脱了“大团圆”的审美定势,还在于它对中国传统小说描写艺术比如喜剧手法运用的“继承”。它通过对社会与人生喜剧性的描写,来再现封建末世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悲哀,乃至抒发对人间世事变幻无常的幽怨,这些社会与人生的重重悲剧,才是《红楼梦》有别于历来的小说创作并最终构成自身独特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之所在。
《红楼梦》所具有的悲剧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封建贵族家庭的败亡及传统道德秩序衰微没落的悲凉,一是宝黛爱情及宝玉纯真自由的人性追求遭到扼杀的悲哀。那个社会所有的丑恶与美好,在无法调和的矛盾冲突中同归于尽。《红楼梦》不同于中国传统小说那种单纯的喜剧描写,而通过喜剧手法进行悲剧的创造,并且使悲剧情味更加浓烈和深重。小说在艺术创造上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不同审美效应的处理:对“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四回)等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否定性的喜剧描写,即通过对“丑”的内容的揭示,指出其中的虚伪、荒唐、堕落与可笑,撕下那些堂而皇之的丑恶面具,展露悲剧的根源,达到讽刺与揭露的批判目的;而对“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八回)等章节的内容却进行了肯定性的喜剧描写,即通过种种轻松谐趣、机敏幽默以及雅拙可笑的情节描写,展示宝黛恋情的美好与纯真,表现宝玉对自由人生的理想追求和执着;至于介乎否定性喜剧的讽刺描写与肯定性喜剧描写之间较“中性”的滑稽描写,如“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第三十九至四十一回)等章节的内容,则在小说中有另一种意味,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反映人情世态的无限悲凉,进一步升华小说的悲剧主题,有着极为难得的艺术审美效果。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充满悲剧意味的小说,作者在具体创作中通过闹剧、戏谑、讽刺、幽默、滑稽等喜剧性的艺术手法,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典型人物,创造出喜剧性的审美效果,进而深化了悲剧的主题。
(摘编自《论<红楼梦>的喜剧描写》)
材料二:
悲剧的故事情节是戏剧的重要部分,悲剧之美是一种崇高的美,悲剧与悲观、悲凉、消沉等完全不同。作为一个深刻的美学范畴,悲剧经常以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崇高感和自豪感。
虽然悲剧人物在冲突中遭到失败、毁灭,但欣赏者所看到的是人的生命的顽强、精神的坚毅和力量的强大。悲剧在描写人的渺小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的伟大和崇高,因此悲剧能提升人的品格,激发人的意志,促进人的行动。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悲剧的客观社会根源,从人类历史辩证发展的客观过程中阐述了悲剧的本质,指出悲剧是一种社会冲突。人们的合理要求和社会理想,因现实社会各种阻力的强大而不能实现。比如《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礼教纲常,追求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体现了抗争精神,代表了时代潮流,但是由于旧势力的强大而未能实现,从而产生了悲剧。《哈姆莱特》鲜明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的萌芽,并与封建思想发生冲突而造成了悲剧,但我们不难从中看出抗争精神。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对悲剧的内容做了很好的概括,悲剧往往和崇高美、理想美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瑞文网)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是表现悲剧主题的小说,但喜剧因素是《红楼梦》完成悲剧创造的重要手段。
B.作为审美范畴的喜剧与作为艺术表现形式或手法的喜剧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C.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与一切喜剧相反的彻头彻尾之悲剧,作者并不完全认同其看法。
D.《红楼梦》中,封建贵族家庭走向没落、败亡是重要的情节内容,其悲凉最具悲剧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中的喜剧描写和小说所展示的喜剧性审美效果是真实存在的,作者在创作《红楼梦》时自觉地运用了幽默与讽刺等手法。
B.《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从而摆脱了“大团圆”的审美定势,这就是《红楼梦》在美学上的价值所在。
C.悲剧与悲观不同,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悲剧经常以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崇高感和自豪感。
D.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悲剧是一种社会冲突。《哈姆莱特》中,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作为冲突的一方,是旧势力的代表。
3.结合材料一,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喜剧性艺术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贾雨村断案时,嘴上说门子的办法不妥,而实际上就是按照门子的办法做的,而门子却未料到自己被贾雨村“寻个不是,远远的冲发了”。
B.刘姥姥挨着贾母吃饭,刘姥姥伸箸夹鸽子蛋,满碗里闹了好一阵,好不容易夹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又滑下来滚到地上了。
C.探春发起诗社,大家分别给自己取了别号,薛宝钗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贾宝玉起了两个别号——“无事忙”和“富贵闲人”。
D.贾宝玉非常叛逆,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礼教纲常,追求男女平等,虽然代表了时代潮流,但是由于旧势力的强大,其理想未能实现。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红楼梦》这部悲剧小说的喜剧因素。(4分)
5.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法律门前 卡夫卡
在法律门前,站着一个卫士。一个乡下来的男人走上去请求进入法律之门。但是卫士说,现在还不能允许他进去。那男人想了想,问是否以后可以进去。卫士说:“那倒有可能,但现在不行。”
看到法律之门像往常一样敞开着,而且卫士也走到一边去了,于是那男人弯下腰,想看看门内的世界。这一切被卫士看见了,就笑着说:“如果它那么吸引你,那你倒是试试冲破我的禁锢进去呀,但是请记住,我很强大,而且我只是最小的一个卫士。每道门都有卫士,而且一个比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