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30字。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8页,七大题,满
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
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I卷(选择题)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而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曾把学习生动地比作打仗∶一要"攻坚",掌握核心知识,往深处钻研;二要"掠野",_____各种知识,向广处延展。不论攻坚还是掠野,关键都需要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反之,如果闭目塞听、_____,等到写作任务______了才去翻书,结局只能是仓促应战,甚至缴械投降。
A.穷究 踽踽独行 应声而至
B.涉猎 固步自封 兵临城下
C.穷究 踽踽独行 兵临城下
D.涉猎 固步自封 应声而至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现代,人们的食物尽管已不需要通过狩猎满足,但食用野味的传统饮食习惯仍然存在。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武汉人在端午节吃绿豆糕的习俗流传已久,具体从哪个年代开始还需进一步考证。
D.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木兰文化旅游节期间,黄陂区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B.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中国传统文人一向认为写作与人格有关。写作,要像做人一样认真、诚恳;另一方面,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就写怎样的文章。
D.这个夏夜,火箭尾焰从海南岛的上空划过,大海与星空、火箭与国旗、欢呼与掌声,共同勾勒出一幅壮美飞天画卷。距离中国成为航天强国,我们又近了一步。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人为什么会上当受骗
19世纪英国作家科尔顿说;"有些骗局布设得如此巧妙,只有傻子才不上当受骗。"那些布设巧妙的往往是大谎言,人不容易相信小谎言,却很容易相信大谎言。
纳粹德国宣传部部长戈培尔就是一个利用人性这一弱点的高手。他对希特勒提出的"说大谎,不说小谎"原则深信不疑,身体力行。小谎很容易被揭穿,而谎言越大,就越不可能被揭穿。例如,纳粹说犹太人有统治世界的阴谋,又有谁能够证明犹太人没有这样的阴谋呢?
希特勒说;"一般的人,倒不是有意想作恶,而是本来就人心败坏。他们头脑简单,比较容易上大谎的当,而不是小谎的当。他们自己就经常在小事情上说谎,而不好意思在大事情上说谎。大谎是他们想不出来的,就算是听到弥天大谎,他们也不能想象会有如此弥天大谎。"
谎言是一种构筑生活世界的伪劣材料,在真假难辨的情况下,被欺骗者会心甘情愿地用它来构筑自己的生活世界图景。即使在明白的情况下,告别这样的生活世界图景也是很困难的。
20世纪 50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费斯汀格偶然读到一篇报道——《来自克菜伦行星的向我们城市的召唤预言∶逃离洪水》,说的是芝加哥的一位名叫玛丁的家庭主妇,她是一个叫"追求者"的地方教派的组织者,她向她的信众宣称∶在1955年12月25日,一场洪水将会摧毁世界,而外星人会驾着飞碟来解救他们,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费斯汀格随后和他的学生来到这个地区,潜伏在这些信徒中,观察他们的行为。后来据费斯汀格记录,"追求者"们为世界末日做好了一切准备—辞去了工作,变卖了家产,甚至把裤子上的铜拉链都剪掉了,以免妨碍飞碟的电子通信。结果,当那一天到来时,世界并没有毁灭。
按理说,这些受骗的人应该清醒了,但是,完全出乎一般心理推断的预料,这些坚定不移、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信徒,不但没有改变他们的信念,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和度诚。他们相信,世界没有按时毁灭,是因为他们迎接死亡的虔诚态度感动了上帝。"追求者"们甚至完全改变了他们以前一贯低调、不愿与外人来往的作风,变得热衷于宣扬他们的教派信仰,加倍努力向他人证明自己教派的正确性。
费斯汀格等人用"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他们认为,要使人们接受一个虚假的预言,首先预言要符合人们原来的信念。其次,需要接受预言者,卷入预言的相关活动(个人卷入的程度越高,为这项活动牺牲得越多,就越相信预言的真实性)。人对某种目标怀着坚定的信念,并为此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最终发现那个目标根本没有实现,这会引起很强的失调感。消除这种由于徒劳的努力引起的失调感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已经付出的努力是不可挽回的,即使改变原来的信念,也无法消除失调感∶"我曾为某种信念投入了巨大的劳动"与"事实证明这种信念是不真实的",这时,人只好寻求其他方式,可作的选择是对已有的事实作少许让步。比如说找些看上去还说得过去的理由为已存在的开脱,或是简单地承认在这次活动中有些小的失误,但总的信念系统是正确的。在对事实作出小的让步的基础上,以更加坚定的方式信奉原来的信念,并更加努力地宣传它和维护它,以此缓解人内心中怀有的失调感。最后,要维持信仰,还必须有社会的支持,或团体内部成员的相互支持,以相互强化无法证实的信念。这就是所谓的"预言社会心理学"。
4.对"大谎言"的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布设巧妙的谎言,往往是大谎言,因为人们不容易上小谎言的当,但容易上大谎言的当。
B.布设巧妙的谎言,往往是大谎言,因为一些弥天大谎,不容易被证伪。
C.大谎言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因而容易骗到人。
D.大谎言真假难辩,所以容易骗到人;一旦谎言落空,人们就不会被骗。
5.关于"认知失调"理论对文中奇怪现象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