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60字。
初中语文 《小石潭记》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语言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摹的方法 ,提高品读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预习课文,在工具书、注释、老师指导等帮助下扫清阅读文字障碍。
2、 细读课文,合作交流掌握课文景物特点和写景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笔下的小石潭之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领略文中自然风光的美。
2、结合作者生平,理解小石潭美景背后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细致分析小石潭景色,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掌握描写景物、游记的方法。
难点:
1. 部分写景手法的理解。
2. 作者借景抒情传达的孤独、郁闷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的文人用他们的笔墨描写过优美的山水,比如说我们以前学过:
唐 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郦道元在《三峡》中也有“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样引人入胜的景色。可以说优美的山水诗文不可枚举,那么今天让我们跟随柳宗元一起走进小石潭,看看又是怎样的一幅山水画呢?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篇游记的呢?
(二)初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
1、上课之前呢,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同学们这篇文章哪些字词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呢?
伐竹取道,下见(jiàn)小潭
卷(juǎ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嵁(kān)
青树翠蔓(wàn) 参差(cēn cī)披拂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犬牙差(cī)互
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suì )
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小岛,成为突出的石头,成为岩石。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蒙,覆盖。络,缠绕。缀,连结。
俶(chù)尔,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速。
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2、在扫清文字阅读障碍的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遍录音,初步感受一下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之景。
大家是不是还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深情的诵读中呢?老师也是。听完录音之后,请问同学们文章那些段落是写景的呢?
写了哪些景物呢?(水、石、树、鱼、源、岸、环境)那么,有水,有鱼,有树等等,你们能感受到小石潭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呀?大家利用一下你们的词汇储备。
(秀丽、宁静、生机盎然等等、、)
(三)精细研读
好的,大家都说的很好,总之小石潭是秀丽的,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一杯香浓的茶,我们光听光读还不够,那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文字,感受这小石潭到底怎么个美。
●发现小潭: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大家一起读一遍好吗?
1.读完了这段,谁能告诉我柳宗元和同伴们是怎么发现小石潭的呀?
请用译文回答。(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 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小石潭的全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