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60字。
19 苏州园林 课堂实录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环节一:积累语言
阅读文章前,让我们先学习本文的字词。
读准字音,知道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这些字词同学们都会读吗? 亭台轩榭,丘壑嶙峋。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遍下列词语的意思,加深印象。
嶙峋是指枯瘦的样子。
阶砌是指台阶。
檐漏是指屋檐下面承接雨水的横槽。
环节二:了解作者,明确核心问题
七年级时,大家学过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本文的作者就是叶圣陶先生。
我们一起先回忆一下作者的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阅读标题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依次考虑以下问题。
1.1-2段作者说明了苏州园林什么特点?
2.3-9段作者说明了哪些内容?
3.这些内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环节三:讲解课文
我们先思考第一个问题:1-2段作者说明了苏州园林什么特点?
来看第一段。
这段总共四句话,第三句是这一段的重点句。作者提出了自己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是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标本”这个词体现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高,影响大,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根据“因此”可知,第四句是在第三句基础上做的推论。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这句话再次凸显了苏州园林的地位高,影响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凭什么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呢?
可以看第1,2句。这两句交代了苏州园林的数量及作者参观苏州园林和其他各地园林的情况。正是因为作者参观过这么多苏州园林,而且也看过一些其他地方的园林,所以作者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这样的判断。
根据以上分析,本段重点讲了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再来看第二段,先听老师读一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