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50字。

  主备人:       授课人:           时间:        
  课题
  学习
  目标 1.熟练朗读课文,读音正确,句读准确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理解文言词并正确翻译课文。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重点
  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法
  学法   朗诵法  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集体智慧        个人设计 教学反思
  预习
  导学 1.查阅资料,走近作者,了解生平经历和理想。
  2.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    ) 朝晖夕阴(     )  迁客骚人(      ) 霪雨霏霏(       )
  潜形(    ) 薄雾冥冥(     )  岸芷汀兰(      ) 心旷神怡(       )
  皓月(    ) 宠辱偕忘(     )  樯倾楫摧(      ) 阴风怒号(       )
  3.解释下列词语含义:
  谪守  越明年   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作文  胜状  大观 
  听写10个字词
  补充江南“三大名楼”
  提示学生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
  拟人手法
  赞扬滕子京政绩的话
  作记缘由
  教师适时补充重要字词的意思
  前后对比
  理解性背诵“阔大胸襟、宏伟的政治抱负等”
  鼓励学生也向古仁人学习
  就内容而言,本文虽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写景是为了抒情;议论是文章的主旨所在,然而是通过着力景物描写来引发议论,突出主题的。
  学习
  研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2、背景资料。
  3、岳阳楼。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谪守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属
  指名生翻译第一段内容。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胜状 浩浩场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大观 备 然则  极 迁客骚人 得无   
  指名生翻译第二段内容。
  三.问题研讨
  1、提问: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3、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第二课时
  一、翻译课文3-5节。
  1.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  霏霏 连月不开  排空  隐耀 潜形 墙倾楫摧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2、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 波澜不惊  天光 一碧万顷 翔集 锦鳞  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跃金 静影沉璧  何极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3、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求    古仁人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庙堂  是 进 退   先 后  微 谁与归
  二、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