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900字。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那个著名的开篇,谈的是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有时会没头没脑,给人以神秘感。
这不正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吗?《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伤人乎,不问马”。这与顾随的说法高度吻合:“《紅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水浒》用简笔,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
不妨举例子以说明。《水浒传》第二回写端王赵佶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饮,《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贾宝玉到冯紫英家中宴饮,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酒席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可以对参。
《红楼梦》里宝玉送了扇坠给蒋玉菡,蒋玉菡又赠了宝玉一条汗巾子。《紅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宝玉送琪官的松花汗巾,原来是袭人送给自己的。而琪官送给宝玉的大红汗巾,当晚就被宝玉偷偷系在袭人腰里了。这两条汗巾也无形中化作信物,为琪官最后娶了袭人埋下了伏线。这是后话,作者还前有导引,侧有映射。刚刚在酒席上,琪官念的一句诗,偏巧是“花气袭人知昼暖”。但袭人把宝玉夜间偷系在腰间的那条大红汗巾子忙解下来,说道:“我不希罕这行子,趁早儿拿了去!”表明她对“优伶有福,公子无缘”这一命运结局的憾恨。但这又与另一场戏异曲同工。这条大红汗巾子,琪官说是北静王送的,偏偏北静王也送过宝玉一串鹅鸽香念珠,且系圣上所赐。宝玉后来转送给黛玉,黛玉同样不领情:“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这不是拐着弯儿骂皇上么?但北静王老是送东西给面目姣好的少年,也未必不含讽意。
到了《水浒传》里,一切都简单了。端王到王都尉府中赴宴,见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珑,爱不释手。王都尉隔日就差亲随高俅将其送去了端王府中,恰遇见端王在踢气球,高俅一不小心露了--脚,从此发迹。由此可见,在施耐庵笔下,这贈的礼物只是作为道具,起了黏合情节的作用,不像曹雪芹笔下,每一物事总是勾连起故事的发展,穿织起人物的命运。所以,曹雪芹会把汗巾的来历和特点一一交代,是北静王送的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溃”。施耐庵则一笔带过,“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珑”“也是这个匠人一手做的”。要问怎样的玲珑,哪一个匠人?不提。
施耐庵是线型的叙事,一切都悬空在目前,只一束光打在上面。曹雪芹的叙事却是网状的,拿奥尔巴赫的话说,是像荷马一样光照均匀,所以处处都能显影。
(摘编自江弱水《<红楼梦><水浒传>的繁与简》)
材料二:
文章与盆景一样,讲究曲直、疏密、繁简。对文章来说,疏密与繁简就是叙事的详略。由于叙事的详略直接关系到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因此优秀的记叙文必然是疏密有致、繁简适宜的。
从材料看,对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对在表达中心上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尽可能少写以至不写;另外从考虑读者的心理角度看,读者熟悉的材料要略写,不熟悉的材料要详写。再从详略安排的位置看,文章的主体部分要详写,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部分要略写。
要做到疏密有致,繁简适宜,就必须处理好“惜墨”与“泼墨”的关系。所谓“惜墨”,就是用最经济的笔墨写出最丰富的内容。“惜墨”是对略写而言。既是略写就必须“惜墨”。就应努力做到篇中无闲文,文中无闲句,句中无闲字。还要追求“字少意多”“文约事丰”。这就要删繁就简。中学生在写作时,面对选用的材料,往往难以取舍,似乎这些材料都与中心有关,于是统统详写。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深入思考,是不难取舍的,至少可以繁事简写,做到详中有略,以略胜详。《红楼梦》中建选大观园一事与中心有关吗?有关。但“若从如何奉旨起造,又如何分派众人,从头细细直写,收来几千样细事如何能顺笔---写清?”曹雪芹不愧是文学巨匠,“只用赵嬷嬷讨情一段闲文,轻轻带出,如何建造,只是随笔点染”。这段略写删繁就简,实是“惜墨”的典范。所谓“泼墨”,就是用墨如泼,酣畅淋漓地表达所叙内容。“泼墨”是对详写而言的。既是详写,就应当放开笔墨,反复叙说、抒写,反复铺陈、渲染。《孔雀东南飞》中新妇起严妆那段文字“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就有点“泼墨”的味道了。“惜墨如金”固然不易做到,“泼墨如云”则有时更难如愿。因为要泼墨首先要有“墨”可泼,胸中无点墨,怎么泼得出来呢?.这从个意义上讲,中学生目前重要的是要多蓄些“墨”,多读,多写,有了一定量的“墨”,就有了写作的基础,基础扎实了,“惜”与“泼”的关系就可以较好地把握了。
(摘编自周钢《疏密有致繁简适宜——谈叙事的详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荷马史诗叙述完整而周到,事无巨细,笔笔都勾连开去;《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
B.《红楼梦》里两条汗巾子是琪官与袭人婚姻的伏笔,这一叙述巧妙地从侧面映射,拐着弯骂了皇帝,同时也讽刺了北静王。
C.《水浒传》中出现的镇纸狮子,在施耐庵笔下只是为了引出高俅这个人物,起黏合情节的作用,后面就不需要再出现了。
D.一篇记叙文的详略是否恰当,要看是否有利于中心的表达,要看是否符合读者的心理,还要看是否适合文章的结构章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荷马史诗和《旧约》虽然都是叙事性文体,但是一个是叙事诗,一个是叙事文,所以其叙事的繁简明显不同。
B.《水浒传》的线型叙事只--束光打在上面,《红楼梦》的网状叙事处处都能显影,后者的繁笔优于前者的简笔。
C.叙事的详略直接关系到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因此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读者不熟悉的材料、文章的主体部分要详写。
D.“惜墨”用于略写,“泼墨”用于详写,只有处理好了“惜墨”与“泼墨”的关系,才能达到疏密有致,繁简适宜。
3.下列选项中繁笔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写家乡变化不大:“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一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一今年自然也如此。”
B.写现今创作上有一种为了长而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
C.写作品给人拖沓的感觉:“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头疼,难受极了。”
D.写看戏感到索然寡味:“陪着奶奶坐在戏台前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
4.两则材料中“繁”“简”的内涵有什么不同?(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普里希别耶夫中士 [俄]契诃夫
“普里希别耶夫中士!你被指控于今年九月三日出言冒犯并动手殴打了本县警察日金、村长.阿利亚波夫、乡村警察叶菲莫夫,并且前三人是在执行公务时受到侮辱的。你承认自己有罪吗?”
普里希别耶夫,一个满脸皱纹和肉刺的退伍中士,手贴裤缝立正,操起沙哑而低沉的嗓子,回答时咬清每一个字,像发布命令似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