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700字。 材料作文:师法自然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是很有意味的两个词。没有格拉丹东冰峰孕育的第一滴水,就没有长江的波澜壮阔、浩荡千里;没有体积数倍于树冠的发达根系所提供的水分营养,就没有大树的高可参天、浓荫蔽日……
读了材料之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展开联想,写一篇议论文。角度自选,题目自定,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沙漠并非完全的荒凉和死寂,当你捧起一捧沙子,也就捧起了许多植物种子……这里自有植物生命的传奇,造就传奇的在于它们的“生存之道”或“生存智慧”。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生长着最富于传奇色彩而享有美誉的胡杨树。它们根系相连,只要一棵树获得水分和营养,其他的胡杨也会共享,从而拥有了格外坚韧的生命力。在北美索诺拉沙漠,生长着一种“巨人柱”仙人掌,它们长寿,同样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棵体形较大的巨人柱就可储存5000升水,可以保证存活一整年,还能尽情地开花结籽。但从幼苗长成“巨人”,堪称“保姆”的牧豆树无微不至的呵护功不可没:烈日曝晒,给它们遮阴;风雪交加,给它们掩护;严寒来袭,给它们保暖。牧豆树根系发达,便于汲取地下水,自然就分享水资源给巨人柱……终于,巨人柱高出了“保姆”树,就变得非常强壮,开始独自抵挡恶劣气候,并和牧豆树共生存。
读了上面的文字,是不是获得一些启迪,产生不少联想?让你感受或思考最深的是什么?请你写一篇文章,准备参加“生存启示录”的征文活动。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植物在茫茫的阿尔卑斯群山生存了千百万年,在冰雪封山,黑暗严寒的冬季,在能接受阳光照耀的短暂日子里,它们分享为数不多的珍贵资源。一些高海拔植物,进化出对抗严酷环境的策略:为确保自己的地位,在领地四周形成垄断,扼杀一切对手生存的空间,如佛甲草紧紧缠绕着附近植物的根部,汲取它的汁液补充营养,山柳菊属植物会释放毒液毒死邻居。当然,为了保护其他植物,守林人会定期对它们进行清理。
而高耸入云的峰巅之上,生命却展现出一种最令人惊叹的景象。那里土地贫瘠,几乎寸草不生,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无茎蝇子草内部的温度比外面高10摄氏度,从而形成一种微气候,以便其他一些物种在其中找到生存空间;而且它们的每朵小花都紧紧挨着邻居,不是为了杀死对方,而是为了保存和分享水分与热量。
上述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它又给当代青年怎样的启示呢?请结合历史和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作文
材料一,中国人爱吃野味,在全世界都是出名的。捕猎食用野生动物,源自蛮荒时代人类的本能。中国不同,作为全世界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地区之一,一直有较高的文明程度,按理说会以使用驯化后的动植物为风尚,但今天的华人世界,为什么会逆其道而行之,以吃野味为荣呢?
材料二,研究推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研究成果表明,冠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有很强的传染性,为科学防控制定防控策略和开发检测干预技术手段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正丽团队成功证实蝙蝠是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并首次在我国蝙蝠体内检测到烈性病毒尼帕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抗体,并发现多个由蝙蝠携带的新病毒。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俄国伟大作家蒲宁在回忆录中这样写自己拜见托尔斯泰的情形:“不知怎的,这位老人还是让我害怕的……我害怕这位巨人,害怕他父亲般的威严……”是的,对有些人、有些事我们应该害怕;可是,我们有时又太不害怕了:我们不害怕大自然,不害怕社会的力量,不害怕真理,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知……
当我们什么都不害怕的时候,什么事不敢做?当我们什么事都敢做的时候,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要求:联系现实,结合材料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和抄袭。
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啃得菜根,百事可做。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③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许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以上三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夏荷秋槐是风景,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览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人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和声细语的气度是风景,三省吾身的追求是风景……风景是心灵的画卷。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以记叙或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历代学者都十分重视“敬”,程颢提出“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程颐提出“涵养须用敬”,朱熹说“敬不是万事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至于“畏”字,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这样说:“志成于惧,而荒于息。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他把有所“惧”,看作实现人生志向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敬畏对于我们的道德养成,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我们成就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古代中国皇帝把疆土封给公侯时,有这么一种仪式:皇帝站在地坛上,拿起一块泥土,用茅草包了,郑重地递给被封的人。
②当时背井离乡的中国人,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作“乡井土”。
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土地”在国人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学校拟打算在“全国土地日”这天召开年级演讲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谈谈自己对于“土地”的认识,思考与情感。
要求: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1.范文:
树根的启示
人,是要有知识、修养的,这即是人之根。
你看那百年的参天大树,它的巍然挺拔,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根是它成长的重要因素,每一棵大树的根都是蜿蜒曲折,且深深扎入泥土。有了这种稳固的基础,大树才会茂盛挺立。而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口无遮拦、腹内空空的人,就犹如没有根基的树,最终会栽倒于暴雨中。
有知识、修养的人,是有根之人,这样的人会是一个从容、优雅的人。这种人内心平和,不暴不躁,严于律己,宽容他人。这种人对待生活,充满信心;对待家庭,充满关怀;对待朋友,充满友爱;对待敌人,充满宽容。他们犹如一枝摇曳在风雨中的百合,从容镇定,优雅迷人。他们走过的地方,总能给人印象深刻,暗香留存。
有知识、修养的人,是有根之人,这样的人是一个可以影响、感染别人的人。这种人或许默默无闻,或许温文尔雅,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周围产生影响。他们的行为,启示你,使你从黑暗中看到黎明的曙光;他们的举止,引导你,使你走出人生的迷宫。他们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让迷失方向的人从绝境中走出。无论走到那里,他们都各自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使人恍然觉醒,新生希望。
有知识、修养的人,是有根之人,这样的人一定是个坚强不屈的人。上能淡然接受外来的名利荣誉,下能坦然承受意外的挫折困境。他们有坚定不移的信念,犹如矗立在风雨中的大树,扎根于深深的地下。他们是生命之树伟岸的人,无论有多大困难,他们都昂然挺立。
你,是这样的人吗?一位诗人曾说:“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没有足够的知识修养,就无以面对人间的种种世故,遇事退缩、妥协,摇摆不定,犹如草儿没有根,尘嚣中的一粒浮尘,漂浮不定,随波逐流。肚里没有一点点墨水,好比花儿没有雨露的滋润,徒留一个躯壳。相反,一个把知识修养深扎入内心的人,却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自己发出夺目的光亮,同时又照亮了别人。
我希望你是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时间流逝,你都要把这份“根”深深扎在心底,你要像那些树一样,根中寄托了他们无限向上长的信念。而你,就让知识修养存入你心中,让它们充实自己,并更好的走向理想的彼岸。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通过“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内容引出写作的内容,给作者留下巨大的创作空间。“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对“根”给出了解释——一个人的来源、本源。就自然界而言,格拉丹东冰峰的第一滴水,是长江的本源;根系所提供的水分营养,是大树生命的来源。但其实,根,有的有形,有的无形。有根的,又岂止是树呢?所以,在审题时应尽量深入考虑,从有形突破到无形,由个人上升及国家,如中华民族的根,民族文化的根等,才是较为深刻的审题。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确立以“根本”为主题的论点论述自我的发展或借鉴他人的发展,论据以生平事迹或他人事迹进行评述;如果写记叙文可以记述海外华侨落叶归根的故事;如果写散文可确立一个以根的精髓、根的本性为主题表达对根的赞美。行文中,一般的立意可以从植物之根切入,然后谈及事业、人生的成功在于有很好的根底,很好的积累等。思维宽阔的同学可以往文化之根、经济之根、精神之根谈,这样的文章内涵就丰富,文化韵味就强,显得很大气。
立意:
1.深握文化之根。
2.扎根于土地,扎根于人民。
3.祖国,就是我的根。
2.范文:
同根树连枝,共奏绿之歌
生命的印象色是绿色,它象征绵延的生机、无尽的希望。树,为这绿色添上厚重的一笔。即使处在荒漠困境,也用同根连枝、守望相助的生存智慧书写生命传奇,奏响生命赞歌,颤动着人类的心灵。
国与国相处,同气连枝,共奏对话、结伴的和平之歌。
胡杨树,生长在贫瘠干旱的沙漠,它的生命因种内互助而富有传奇色彩:只要一棵树获得水分和营养,其他的胡杨也会共享,从而拥有格外坚韧的生命力。你是否觉得这似曾相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