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400字。 材料作文:因材施教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国两会上“体育入高考”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也有人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并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会增加学生新的体育应试负担;还有人认为是否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保障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不得泄露个人、学校和县区信息。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解决日益严峻的作业问题,近来许多学校开始探索“私人订制作业”的模式,即为不同能力水平或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此举一经推出,顿时引来一番热议。老师们基本上肯定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认为这样做有助于因人施教,减负增效;家长们却不大赞同这种做法,认为这样做是人为地将学生划成三六九等,有歧视后进生的嫌疑,也会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假如你是老师,请就此写一封告家长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相应的立场,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
某次教育论坛在我校召开,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在论坛上发言,请以上面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篇名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曾火遍微信朋友圈。文章集纳了《大数据分析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人杰地灵——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分析》等若干份课题报告。报告题材广泛,涉及苏轼研究的多个方面。
以《大数据分析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为例,几名小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借助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苏轼的3458首诗词进行了分词研究,统计出“子由”“归来”“使君”“不见”“故人”等近百个高频词,并力求找出这些字词和苏轼生平的对应关系。再如,《人杰地灵——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分析》一文,对苏轼诗词涉及的风景名胜、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进行了估算,并列出了详细表格来说明。课题报告显示,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资料比较专业,甚至参考了许多繁体印刷的古籍。
许多网友不禁啧啧称奇、纷纷点赞。但亦有专家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此举有拔苗助长、哗众取宠之嫌。
对于这种现象,你持什么态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二:
李大钊先生说过,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材料三: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吴冠中先生也说过,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材料四:
2016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消息:近日在上海进行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抽测,参加抽测的上海某知名高中男生,能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及格的不到三分之一,能做到10个以上的学生极其罕见。记者从现场监考老师那里看到了一张测试成绩表,表中,引体向上得零分的学生比比皆是。但更让这位监考老师震惊的是,参加测试的很多学生连努力去完成一个引体向上的欲望都没有,表现出的是对体质测试和体育成绩极不在意的态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内容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将6个子女全都培养成世界著名大学的博士,孩子们毕业后全都成才,其中两个是美国内阁成员。下面是全惠星的几条经典语录:
(1)子女教育不是科学,而是艺术。
(2)才华不可凌驾于品格之上。
(3)成功是慢慢积累的,一下子能长高的只能是地里的杂草,而不可能是参天大树。
全惠星的哪句话令你感触最深?请根据相关话语的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条鱼,为了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了青蛙,便跳上陆地,几周后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在陆地上所见到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创作了图画:人是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
学习语文可以从这个故事得到什么启发?
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对于语文学习的一点或若干点见解、主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高考刚刚结束,南宁小升初报名考试就开始了。这几天。南宁市几所家长们心目中的“名校”(私立学校)都出现了火爆的场面……
——《挤爆校门:家长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辛酸》
材料二:焦虑,已经成中国家长面对子女教育时的普遍心态。似乎很少有人能够淡定以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境更为完宽裕的70后、80后成为中国家长的主力军、更多的物质和精力被投入到子女教育中。但伴随着更多的投入不是更多的从容。而是更多的焦虑。面对各种教育资源。人们似乎有很多选择。但似乎又只有一种选择:学习,考试,成绩。
——《不同的梦想,同一种焦虑一一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
读了上述材料。作为父母的孩子。你对“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有怎样的体验、感触与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陪伴亲友的时间被剿杀,视频电话使回家变得没那么珍贵了,即便回到家人身边。也在忙着刷手机。家庭中心地位的电视逐渐失势,节目都能在电脑上找到,而且丰富得多。家人们坐在沙发前对电视里的主人公品头论足的时代飘远了。
独处的时间也消失了。你今天是不是吃完饭就回到电脑前,甚至边吃饭边看剧,或者逛淘宝?你上次坐在窗前发呆一小时,或重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什么时候?
“耐心”正悄然消逝。转账实时,外卖超时赔付,网购次日到达,下载瞬间完成。电影只看1分钟解说、读书只读梗概……
或许,我们正经历一个新型的“大灭绝时代”,不信低头看一眼你的书桌——报纸、地图、字典和CD,都去哪了?
网络消灭了什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办?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1.范文
我看三种教育
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我们接受过三种教育,前两种是来自父母、老师的,而第三种教育来自社会,它与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想来亦是这样,老师教会了我们知识,却无法给予我们实践的土地;父母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却无法帮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而这一切,我们都会在社会中得到历炼,它给予我们的有挫败,有成功,有艰辛,有痛楚,亦有成长的滋味,这是你我人生最深刻的教育。所以我说三种教育并不矛盾,更非背道而驰。
曾经看过日本作家的小说《白色巨塔》,讲述着一位刚从院校毕业,迈入社会的年轻医生,他在这个大染缸中看到身边各式各样的人都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踏在别人的肩膀上去携取那权力的塔尖上耀眼的宝石。在这过程中,他们就算丧失了亲情、友情、爱情,也在所不惜,冷漠与欲望充斥着他们的内心,无情的社会逼迫人们放弃那些温良的本性,放弃那些从父母、教师那里学到的优秀品质,而用另一种残忍去立足社会。
初读此书,心中久久难以平静,难道这就是孟德斯鸠所谓的第三种教育吗?这种教育给予人们残忍、冷漠、无情,为保全自己而不惜一切。我不禁害怕步入这个复杂的社会之中了,从小耳濡目染的那些善良的本性哪儿去了,社会的教育真的完全背离了那些父母师长所给予的美好的品质吗?
比尔•盖茨曾经对社会作过这样的诠释:“社会,它无情地打击了我初来乍到时的所有激情与梦想,有时,我也恨它,它让世界显得并不那么美好,它亦有自己丑恶的嘴脸,它有时将你推至风口浪尖,有时又让你坠入谷底,可是,请别怪它,它只是想教会你成长。”盖茨的一番话让我有了另一番体会:社会所给予我们的一切,只是想让我们深知,在父母师长教会我们的所有美好之中,社会,这第三种教育只是给这些美好加入了现实的滋味,它让你体验人间冷暖,让你面临两难的选择,不过是想让你在磨难中成长,在进退两难时选择坚强。
人生的第三种教育,有一种微微苦涩的味道,它现实得让人胆怯,面对人生的诱惑,它让你学会选择,面对人生的低谷,它让你学会坚强,面对尔虞我诈,它又让你学会灵活应对。在这纷纷扰扰之中,你脱离了曾经稚嫩的外壳,将父母师长的教育作为做人的基石,在社会的泥淖中摸打滚爬,在渐渐成长之时,又不失自己独立的人格,这就是社会所给予的第三种教育。
我不会如陶渊明般因厌恶这尘世的诸多不顺而遗世独立,也不会如海子般因无法忍受社会的纷扰而选择弃世,我会在社会中不断经受磨砺,学会成长,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位置,我坚信,这第三种教育给予我的是心灵的成熟与灵魂的成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对于本题材料,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持赞同态度。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多的是从积极方面加以引导,而社会教育有更多的消极情况影响人们生活和心理。前者更多的是理想主义,而后者更多的是现实主义。前者更多的是理性,而后者更多的是感性。前者更多的给人以舒适,而后者更多的给人以不适。前者的影响具有短暂性,而后者的影响却具有长期性。前者是脆弱性居多,而后者是顽强性居多。因而两者之间必然存在差距,可以从理想与现实方面谈,既要心存远方,诗意生活;又要脚踏实地,立足当前。也可以谈学以致用,如何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知识融入社会教育中来,而不是让两者成为平行线。同时,也可从两者间存在差距的实际影响、存在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