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1700字。
吉林省长春市两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3小题,10分)
品石做人
曾宪涛
小区是新小区,新入住的邻居们还都不熟悉,只能以貌取人。
老孟皮黑,貌丑,便都瞧不起他,甚至爱搭不理。
老孟是灵璧人,来彭城已三十多年。灵璧石天下闻名,被乾隆封为“天下第一石”。老孟虽离开家乡,但对家乡的石头情有独钟,且很有研究,造诣颇深,被圈里人称为赏石专家。
彭城距灵璧很近,当地人都喜欢灵壁石,新居的邻居,不少人都想买块灵壁石摆放家里,所谓时(石)来运转。当知道了老孟的能耐,遂转变态度与他套近乎,想请他帮忙买石。老孟也不计前嫌,来者不拒。
高老师跟老孟一个单元,从没嫌弃过他,态度一如既往,只是对石头不感兴趣。倒是老孟主动找他,要帮他选块好石,说:“室无石不雅,居无石不安。”还说了番品石做人的高论:灵壁石无论深埋山中,还是尊坐厅堂,都镇定自若,不卑不亢,豁达从容,宠辱不惊,这也是做人的境界。
高老师年轻,很容易被说动。双休日,两个人开车来到灵璧,老孟领着进了一石农家,满院皆石。
“老主顾来了,有新采的好石?”老孟高喊。
石农看起来跟老孟很熟,忙过来引他们到一块满是泥土的石旁,指着说:“才送来的,看像不像麒麟?”
高老师看半天也没看出麒麟,只看出轮廓像老虎、狮子或什么怪兽。
老孟问价钱,石农道:“老主顾了,别人一万,给你五千,这是块五彩石,稀有,品相质地都强,整好了能值几万。”
高老师不太情愿,心想一个四不像咋值这么多钱?老孟看出他的心思,对石农说:“我们再看看,回头再谈。”
石农便去招呼别人了。待石农走后,老孟对高老师神秘道:“这石头你横过来看。”照老孟的指点,高老师果然看出一只凤,特别是老孟手指的凤头,简直惟妙惟肖。老孟悄悄说:“他是没看出,不然,甭说五千,五万也不卖,玩石头靠的就是眼力!你刚好又有个女儿,这只凤往客厅里一摆,真是没得说了。”
老孟叫来石农,讨价一番,又便宜了五百。高老师对老孟感激又佩服。
石头买回来,清洗打磨,做好底座,往客厅一摆,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一只凤凰,谁见了都赞叹不已。
高老师初中时的同学自远方来,还带来个赏石高手的朋友,要去灵璧淘石头。高手一见凤石,先是惊叹,细细端详后问:“什么价买的?”高老师说了价钱。高手摇头道:“不值,石头是动过手的。”指着凤头,“这是人工做出来的。”
高老师一惊:“你看值多少?”
“动过手就不值钱了,权当工艺品吧,也就两三百。”
高老师脸色难看,半晌才说:“回头我问问老孟。”便说了老孟带他买石的经过。高手说:“赏石全靠眼力,他不具备,也不能怪他。”高老师想起老孟也说过眼力的话,他帮好多人都买了石头,难道只自己这块看走眼了?他提出去看看别人家的石头,朋友和高手都同意了。
先去了对门小成家,小成的石头花了三千元。高手看罢也说是动过手的。小成顿时拉长了脸,一块又去看其他几家,没想到高手都说是动过手的。大家就起了疑心,这就不能说是眼力问题了,他们怀疑老孟与石农有勾结。
事后高老师见老孟几次想问,因为有了猜疑,反倒不好意思了。想起他那些品石做人的高论,感觉真是讽刺。
邻居们从此不再找老孟买石,又跟先前一样白眼对他。还说人是相由心生,当初咋就会信他呢?自认倒霉吧!看来赏石要眼力,识人更要眼力。
不知老孟知不知道这事,反正人不找他,他不解释。对别人的白眼,他似乎也习惯了,仍和当初一样,泰然处之。
过没多久,小成带来一位外地客商,熟人介绍的,客商说公司修建花园,需要采购一批奇石,只要石头好,愿出大价钱。小成把他带到家里,没想到客商一眼看中了他的石头,愿出更高的价钱。小成当然答应,又带他来看高老师那块凤石,客商竟出价一万。
高老师想,碰上冤大头了,心中有些不忍,暗捅小成:“我想原价让给他算了,不亏就行。”小成摆手挤眼,事后说:“还有你这样的,愿打愿挨,玩石头全在眼力,咱又没骗他。”
邻居们那些动过手的石头,竟全被客商以高出原价的价格买走了。老孟还是帮他们赚了钱,但大家依然不肯原谅他,因为这不是他眼力的问题。
那以后,高老师一直感觉做了亏心事,对不起冤大头,见老孟就来气。老孟却还跟原来一样,这天在门口遇见,硬塞给他一张报纸。
高老师进了家门才打开报纸,报上刊登一则消息:京都奇石拍卖会,一块酷似凤凰的灵壁石,竟拍出百万天价。他惊呆了,因为照片上的奇石,咋看都是他那块凤石,而拍主就是同学带来的那个赏石高手。
他打电话给同学,同学在电话里说:“老同学,你不也赚了吗?有赚就行,想赚大钱,要有眼力呀!好啦,我叫朋友再给你些补偿。”
高老师冷冷道:“不必!”便挂断电话。他在心里感叹,要看透这世界的人和事,真不知该要有怎样的眼力。
再见到老孟,他就像啥都没发生过一样。
他又想起了老孟那些品石做人的话。
(节选自《小说月刊》2021年第12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围绕灵壁石事件,写了高老师对老孟由最初的信任,到猜疑,再到气恼,最后幡然醒悟,其心路历程清晰可见。
B.文章巧设伏笔,讲究照应。如“赏石高手初见凤石时的惊叹”,就为下文“客商的一眼相中”和“凤石的拍卖”做足了铺垫。
C.和小区邻居们一样,高老师轻易地就相信了“赏石高手”的话,除了反映出他没有眼力外,也是先入为主的印象在作祟。
D.小说结尾写高老师“又想起了老孟那些品石做人的话”,既回扣标题,点明主旨,也透出他对自己做人处事之道的反思。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老孟因为貌不惊人而不被邻居喜爱,又因为懂得赏石而被邻居刮目相看,小说欲抑先扬,展现出了老孟高超的赏石技艺。
B. 高老师先是错信同学,误以为自己被老孟欺骗,后又被客商以较低的价格买走价值百万的凤石由此可见,高老师赏石赏人的能力有欠缺。
C. 小说以“品石”为线索组织材料、串联人物,情节集中,于短小的篇幅之内展现了世间百态,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
D. 赏石高手在看到高老师及其邻居家的石头后,说石头都“动过手”,这一细节描写暗示了赏石高手的品行存在问题。
3.小说在“老孟”这一形象塑造上使用对比手法,试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5小题,15分)
羊侃,字祖忻,泰山梁甫人。祖规,宋武帝之临徐州,会薛安都举彭城降北,规由是陷魏。父祉,魏侍中。侃少而瑰伟,雅爱文史,弱冠随父在梁州立功,以功迁使持节,领泰山太守,进爵钜平侯。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兖州刺史羊敦,侃从兄也,密知之,据州拒侃。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