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810字。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见体裁专项训练
  游记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
  B.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
  C.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
  D.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丑,干支之一。中国古代用干支纪年,其中辛丑为第38位,前一位是庚子,后一位是壬寅。
  B.江阴,江的南边。古人用“阴阳”指山水的方位,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
  C.筇屐,即“筇”和“屐”。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屐,用木头做的鞋。
  D.碑碣,纪念或歌颂某人事迹的刻石的总称。古人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圆首形的刻石叫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行。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作者从破龙涧上山,由眼前所见的景象引出了一个传说,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根据眼前见到的迹象,似乎又让人觉得可信。
  D.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2)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随园四记
  人之欲,惟目无穷。耳耶,鼻耶,口耶,其欲皆易穷也。目仰而观,俯而窥,尽天地之藏,其足以穷之耶?然而古之圣人受之以观,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于止知其所止(1)”,黄鸟且然,而况与人!
  园悦目者也,亦藏身者也。人寿百年,悦吾目不离乎四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