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200字。  文言文翻译
  一、选择题
  1.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译为: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为: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译为:樊将军因为生活贫困而来投奔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的私心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译为:我的确害怕被大王您欺骗,所以派人拿着和氏璧返回,抄小路已经到了赵国了。
  2.下列对有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如果后人为他们悲哀而不以他们为鉴,也会使更后来的人再为后人悲哀了。
  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治国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笑他。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译: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被秦国打退。
  D.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译: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得不到富强丰利之实,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
  3.下列文言文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译句: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
  B.原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句: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晋国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那又怎样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原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译句: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D.原句: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句:又想到君实待我优厚,书信往来不应该简慢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原谅我。
  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B.不怨天,不尤人。
  不怨恨天,不责备人。
  C.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不好)就检举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
  君子只惭愧自己没有能力,不怨恨别人不知道自己。
  5.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治国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所以笑笑他
  B.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为此四处张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然后收藏起来
  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处罚自己的妻子,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家和国
  D.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回避小的责备
  6.下列对课文有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译:我的孩子,好久没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待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啊?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我想接受诏命赶路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姑且迁就私情,但官吏告诉我,不能准许我这么做。
  C.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译:虽然说是喜爱它,他们实际上是害了它;虽然说是担心它,他们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
  D.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译:归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自己使精神受到形体的役使,为什么还要如此惆怅而独自伤悲?
  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向上申诉没有允许。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C.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我自念光阴如流水逝去,担心岁月不等待我。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庭院中开始是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砌了墙,大概又发生了变化。
  8.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
  B.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
  C.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世俗本来是善于取巧的,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正常的措施。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它反而成了负担。
  9.下列各项对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夫子说的话,让我的内心产生了伤感。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有仁爱的人统治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C.奚暇治礼义哉?——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D.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
  10.下列各句关于《论语》的翻译,有错误的一句是(     )
  A.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B.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经是长久地缺乏它了。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导学生,不到他愤怒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D.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11.卡片三:特殊句式及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