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1 氓 Word版含解析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1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1 离骚(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3 蜀道难 蜀相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4 望海潮(东南形胜) 扬州慢(淮左名都) Word版含解析.docx

  离骚(节选)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
  屈 原 庙
  梁辰鱼①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②。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③昼舞白霓旛。
  龙舆已逐峰头梦④,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⑤,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梁辰鱼:戏曲作家,生活在君庸臣昏、宦官当政的明末时代。②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作为祭品用。③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中山神、仙灵的形象。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⑤芳杜:香草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寒云”来渲染凄清的氛围,人们祭献白蒿来表达对屈原的哀思之情。
  B.颔联写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中山神、仙灵的形象日夜陪伴屈原,使屈原的灵魂得到慰藉,表达作者深深缅怀屈原之情。
  C.颈联写楚怀王“巫山云雨”之事和屈原投水而死的事件,表达作者对楚怀王的荒淫无道的辛辣讽刺,也暗含对屈原大业未竟的惋惜之情。
  D.尾联写屈原庙中的景色,斑竹泣芳杜,鹧鸪啼黄昏,渲染一种安谧宁静的气氛。
  答案:D
  解析:D项,“渲染一种安谧宁静的气氛”错误,应是“渲染一种凄凉哀婉的气氛”。
  2.本诗的尾联是怎样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诗歌的尾联用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的手法来表现诗境。②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的景象,渲染了人们前来拜谒屈原庙的凄清氛围。③这种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
  解析:首先答出尾联运用的手法,因为尾联是写景句,可以想到“情”与“景”关系的术语;然后分析诗人写了什么景,最后分析其中蕴含了什么情。由注释,并结合屈原的身世,可知表达的是诗人缅怀、同情屈原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3~4题。
  旅中送迁客
  吴 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第1~2题。
  古  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①,树木何修修②。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③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①飙(biāo)风:暴风。②修修:形容树木干枯的样子。③思: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这三句写秋风萧瑟,诗人愁情满怀,出入难安,无计摆脱。
  B.“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何人”“谁不”,表明除了诗人以外,座中其他人都不忧愁。
  C.“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两句,描写了北方边地的树木被狂风吹得枝叶干枯,给人以萧疏之感。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两句,表明诗人离家越来越远,乡愁越来越重,因而日渐消瘦,衣带渐宽。
  答案:B
  解析:B项,“座中其他人都不忧愁”错误,诗中表达的意思是座中之人都满怀忧愁。
  2.这首诗中“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两句堪称写愁妙笔,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悲苦难以言表,就像车轮在肠中不停地转动,深切地表达了客居胡地的游子浓重的思乡愁绪,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
  ……
  4
  望海潮
  扬州慢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雨 霖 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寒蝉”“长亭”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描写为下文设伏笔。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念”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后;“沉沉”一词,表达了若有若无的离情别绪。
  C.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D.“此去”二字,遥应“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答案:B
  解析:B项,“表达了若有若无的离情别绪”错误。如果说这首词的情感从“寒蝉凄切”到“竟无语凝噎”,还是比较哀伤的话,那么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下,便是凄惨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