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00字。 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活动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2019)必修下册
一、活动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部编教材必修下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本单元属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的课程标准对于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有这样的表述:“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本课遵循新课标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调查新冠疫情期间家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学生认识了多种媒介并了解了不同媒介的特点。通过为我校团委举办“弘扬抗疫精神,争做有为少年”活动写宣传稿,学生认识不同媒介的语言特点。疫情期间网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通过辨识这些虚假信息,学生学会了多角度分析问题,掌握了一些辨识媒介信息真伪的方法。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的主要任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和支持学生的独到见解,做学生的启迪者。
二、活动依托教材
分析本节课属于部编教材必修下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属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为 9个课时中的一个,是新授课。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人们借助多种媒介来认识世界。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人们不仅是信息的获取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学生要善于运用多种媒介有效表达,同时面对多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学生要学会理性辨识多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
2.运用多种媒介有效表达。
3.辨识媒介信息的真伪。
本单元活动作业内容需要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进行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能够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三、活动背景分析:
本学期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属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经常上网,通过多种媒介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但是学生对各种媒介特点的认识是模糊的;虽然不少学生通过多种媒介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但是对各种媒介语言的特点并不清晰;面对海量的媒介信息,学生大多缺少理性的判断,往往盲从或偏信,不能很好地辨识媒介信息的真伪和良莠。《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这个课题范围很大,得找到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才能化繁为简,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针对以上情况,我以学生熟悉的疫情为切入口,引领学生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辨识媒介信息。通过展开家人获取新冠疫情最新进展情况的途径的调查,学生初步认识了多种媒介,并辨识了不同媒介的特点。通过为团委“弘扬抗疫精神,争做有为少年”的活动写宣传稿,了解了不同媒介语言的特点;通过辨识疫情期间网上流传的虚假信息,掌握了辨识媒介信息真伪的方法,提升了理性思维能力,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判断。此次活动之一以疫情为线索设置问题,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学生热情高,愿意参与,容易产生情感共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升了学生的媒介素养。
四、活动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
2.运用多种媒介有效表达。
3.辨识媒介信息的真伪.
五、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运用多种媒介有效表达,掌握广播稿、新闻稿、微信公众号稿等多种媒介语言的特点。
难点是辨识媒介信息的真伪,面对多种媒介提供的海量信息,学生要提高理性思维能力,能够辨识媒介信息的真伪,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对象,高中一年级某班全体学生36人,分为6组,每组6人
活动时间:课下或自习,待定
活动地点:教室或学校会议室,待定
汇报方式:通过网络,让学生收集、整理、完成对作品、作者背景等知识的了解掌握
主持人组织好活动过程(课代表协助),尤其活动的衔接,过渡(课前查阅资料精心准备)
主持人:
信息时代的生活与以前大不相同,以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以前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以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今天我们身处信息时代,多种媒介共存,信息丰富,传播快速,鼠标起落间,信息已传向世界各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来一起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辨析多媒介信息。
活动第一阶段 任务一:科技如此多娇,各种媒介尽显风骚——认识多媒介
活动形式:利用问卷星对同学们及其家人了解新冠疫情进展情况的主要途径进行调查。
问题设计:四类媒介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四类媒介特点比较
媒介 传播载体 传播信道 传播时空跨度 受众群体特点 接受的限制条件
报刊 文字 视觉 时间长,空间大 有一定文化层次 时间受限
广播 声音 听觉 时间短,空间大 文化层次不限 时间受限
电视 声图文 视听 时间短,空间大 文化层次不限 时间受限
网络 声图文 视听 时间长,空间大 文化层次不限 不受限制
一组展示,其余小组倾听并及时补充
活动第二阶段 任务二:东风夜放花千树,各类媒介呈异彩——善用多媒介
活动形式:
我校团委要举办“弘扬抗疫精神,争做有为少年”活动,旨在用伟大的抗疫精神激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立志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近期我校的这项活动就要开始了,请同学们综合运用多种媒介,为“弘扬抗疫精神,争做有为少年”活动撰写宣传方案并进行展示。
问题设计:不同媒介的稿件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1.广播稿。首先请第一组代表刘佳乐同学,请大家认真听,一会儿请同学来点评。我们组选择的媒介是广播,
下面是我们在校广播电台播出的广播稿。
弘扬抗疫精神,争做有为少年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欢迎收听校园广播,我是今天的主播×××,让我们一同走入今天的主题:弘扬抗疫精神,争做有为少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生活原有的平静,给世界按上了暂停键。原本吵闹喧嚣的城市一夜之间仿佛被龙卷风席卷一般,人们曾一度陷入恐慌之中。然而现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我们得以安心学习,一家人其乐融融。这都是归功于一个个“最美逆行者”的存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是他们勇敢地冲在第一线,奋不顾身,无私奉献,同死神做斗争。他们义无反顾地逆行,是最勇敢的坚守,亦是最安心的守护,值得我们点赞致敬!
疫情当下,那些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的伟大抗疫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提醒着我们珍惜当下、热爱生命,不要虚度光阴,荒废青春的大好时光! 近日,我校将开展“弘扬抗疫精神,争做有为少年”的活动,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为抗疫献一份力! 感谢大家聆听今天的校园广播,我们明天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注:学生点评这份广播稿,然后思考、讨论广播稿的语言特点。
二组展示:广播稿的语言特点:
①口语化。广播新闻的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少用书面词汇、文言词汇和单音词。避免同音歧义词。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长句。不宜用小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因为其中的内容不便读出来;那些表示否定含义的引号也尽量不用。
②形象化。运用具体、生动、鲜明和逼真的词语,将广播新闻中听众看不到、摸不透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