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000字。 13.诗词三首
一、明确课标要求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了解诗词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
2.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
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词句,感受诗人难中求进,跌宕起伏的情感。
2.难点:感悟并践行诗人且难且行的昂扬乐观情怀。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展示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反复诵读《行路难》(其一),读懂诗歌的内容。
2.品词析句,厘清诗人情感脉络,理解诗人心境。
3.体会诗人以浪漫笔法抒写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一)新课导入
师:有这样一个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我们一语可以概括他的人生,叫作“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酒和剑,还有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伴着他度过了潇洒的一生。他是谁?(生答)
师:那你们所了解的李白又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语介绍。(学生介绍: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
师:同学们都对李白颇为了解,但老师发现大家没有说到李白的人生之路,你们想知道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李白,走进他的《行路难》。
板书:
行路难李白
(二)走进新课
环节一:复习旧知,了解作者
1.回顾复习,了解作者
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李白,我们学过他的什么作品,你了解他的哪些信息?
预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学生齐背:
2.介绍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天宝元年(742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替皇上写诗作赋)。接到圣旨的那一刻,李白难掩内心的喜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英雄终于可以有用武之地了。是的,李白本就是个积极入世之人,他很想像管仲、诸葛亮等人一样,干出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皇帝重用——当然也做过几件大事,比如替杨贵妃写诗、比如让高力士脱靴。这些事情的背后,是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受到权臣排挤的折磨。两年后他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朝廷。临行前,朋友摆上酒宴为他送行,于是故事就从那时开始了……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让学生重拾记忆,以便了解诗人浪漫主义手法;补充作品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做到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本诗。
环节二:指导朗读,读顺诗歌
1.解读诗题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读顺字音节奏
(1)指导朗读。
朗诵诗歌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气的强弱、语速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听录音范读)
(2)学生个读,同桌互读,小组评读。
(3)抽查朗读,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
字音:金樽(zūn) 投箸(zhù) 冰塞川(sè)歧路(qí) 济沧海(jì)
节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署/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读晓诗歌形式
预设:乐府诗,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节奏鲜明。
4.读懂诗词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并质疑。
金樽:金酒杯。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羞:同“馐”,美味的事物。
箸:筷子。 歧路:叉路。 长风破浪: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云帆:像白云一样的船帆。济:渡过。沧海:大海。
(2)小组交流并释疑。
(3)译读,描绘诗歌画面。
5.读出诗歌画面
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尝试还原诗歌中呈现的画面,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态。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想象诗歌画面,为后面与诗歌产生共鸣,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环节三:赏读诗歌,理解情感
1.破诗题,辨析“路”难
说说你对诗题“行路难”的理解,思考诗歌的诗眼是什么。
预设:行路难,表层意思是人行走之路的艰难险阻,深层内涵是人生之路的艰难不顺。“路”,一语双关。“难”,诗歌的诗眼,暗示了诗人李白对人生的感慨。
2.寻证据,感悟“路”艰
自读批注诗人“路难”的痕迹,体会作者情感。
预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塞川”“雪满山”,看似是写路途的艰难险阻,实则象征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不平,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无所适从的迷茫)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两句短促有力,直抒胸臆,同时采取重章叠句,凸显诗人此时内心的焦灼不安,对前路艰险的深沉感慨;后两句传达出诗人徘徊和低沉的心境,进退两难而又想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李白此时此境的心情,注意抓住“欲”“将”“冰塞川”“雪满山”与两个“难”“多”“安”字。
3.探情感,知“心”波折
诗人一路写下来,其情感也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找出相应的句子,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历程。
预设: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先指导学生朗读:扣住“金樽”与“玉盘”,“斗十千”与“直万钱”引导学生朗读。
再品诗句的笔法:“金樽”与“玉盘”,“斗十千”与“直万钱”,一妙用对偶,二极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