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880字。

  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类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感受,“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指写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阅读下面两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菩萨蛮•丹阳道中
  【元】宋
  西风落日丹阳道,竹岗松阪相环抱。何处最多情?练湖秋水明。
  驿城那惮远?佳句初开卷。寒雁任相呼,羁愁一点无。
  长相思•山驿
  【宋】万俟咏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①一晕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注释】凉蟾:秋月。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词都写羁旅行役,都写旅途见闻,然而情感迥异,但都充满着“行路难”的慨叹。
  B.“何处最多情?练湖秋水明”两句,将练湖之明波认作丽人之“美目盼兮”,写活了自己对山水的爱赏。
  C.“短长亭”,是古人送别之所,此句是山驿望中之景,“古今情”是由景产生的联想,即古今相同的离情;时空纵横,拓展了诗歌意境。
  D.用“凉蟾”代指秋月,“蟾”比“月”与“兔”更能表现“凉”意,“凉”字则暗示行人触景所生之情。
  (2)“西风落日丹阳道,竹岗松阪相环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两首词中“雁”这一意象有何含义?这两首词中此意象对情感抒发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李氏小园(其二)
  清•郑燮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不衣逆母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