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140字。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别了,“不列颠尼亚”》
1.《包身工》一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在线索和表达方式这两方面有何异同?
2.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
3.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句话中“消失”有什么样的深刻含义?
4.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里特别交代“日落余音”的号角声有何含意?
5.《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选取的角度与其他报道香港回归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6.《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划线句子使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什么形象?
那天,县委办公室的干部张思义和他一同骑自行车到三义寨公社去。走到半路,焦裕禄的肝痛发作,痛得骑不动,两个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走。刚到公社,大家看他气色不好,就猜出是他又发病了。公社的同志说:“休息一下吧。”他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
公社的同志一边汇报情况,一边看着焦裕禄强按着肚子在作笔记。显然,他的肝痛得使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了下来。汇报的同志看到这情形,忍住泪,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而他,看起来还是神情自若的样子,说:
7.阅读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中的一段语句,体会并思考文中加点的两个“最后”的含义。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8.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中的这段话,思考:应如何理解“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这句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