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90字。

  《辛弃疾三首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辛弃疾三首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学习目标:品悟辛弃疾的英雄情怀。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通过填表格方式,梳理三首词
  总结:
  到1203年,64岁的辛弃疾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这之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1204年,辛弃疾被任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并把辛弃疾调离了镇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读词上下阕,很容易体会出辛弃疾悲愤之情。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写于1176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了,在江西担任刑法狱讼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一天,辛弃疾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愁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一个“愁”字,刻画出辛弃疾当时的心情。
  《青玉案元夕》,作者写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洞察形势的辛弃疾,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这首词,描绘了元宵佳节的一片繁华热闹景色;也点出作者所寻 “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前两首词风格豪放,作者抒写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感情,并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而《青玉案元夕》呢?作者到底在抒发怎样的情感?
  (三)探究:“那人”是谁?
  生1:作者的意中人。她是一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