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610字。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江西省南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建筑虽然有十六种类型,但是它的结构形式只有五种。第一种是砖结构的长城、城郭;第二种是石结构的阙;第三种是木结构或砖结构的塔;第四种是以木结构和石结构为主的水利工程、桥梁;第五种是以木柱承重抬梁架承托屋顶的中国木结构古建筑。
  尽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类型多样,但却拥有一个共有性质——所有的中国古建筑艺术风格全部都是木结构风格。换句话说,中国古代建筑所有的结构形式都是以木结构为主。
  (摘编自侯兆年《中国古建筑中的科技与智慧》)
  材料二:
  中国古代建筑是劳动人民的精美杰作,而这其中最负盛名的民居建筑当属乔家大院了。乔家大院是典型的砖木结构建筑,这种建筑结构最大的优点是“墙倒屋不塌”。乔家大院虽已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依然挺立,与这种特殊的屋体构造密不可分。
  乔家大院主体建筑的屋架结构是我国古建筑中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抬梁式木构架。这种木构架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了斗拱和榫卯等技艺,形成有弹性的整体。榫头与卯眼结合时,构件之间具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因而在地震发生时,榫卯结构的建筑主要部件会在晃动之后,依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在一定限度内可有效减少地震对房屋的危害,起到较强的抗震作用。这种抬梁式结构首先沿房屋的进深方向在地基或石础上设置立柱,再在立柱上架梁。然后,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自下而上,逐层加高,构成一组木构架。在平行的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连接立柱的上端,并在各层大梁和屋脊下的平梁之上设置若干横向的檩,檩上排列椽子以承载屋瓦的重量。抬梁式结构复杂,加工细致,结实牢固,经久耐用,广泛应用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民居。
  抬梁式木构架是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主要由柱类、梁类、枋类、檩椽类等构件组成。这种木结构建筑的墙体不承重,房屋门窗的安装位置可按居室的空间大小灵活布置,也易于增加建筑的整体空间。
  (摘编自杨培成《中国古建筑结构的神奇奥秘“墙倒屋不塌”》)
  材料三:
  中国铁制品的广泛使用始于汉代,受中国古人“天人合一”“取法自然”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同时由于缺少优良的连接材料,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以榫卯连接为主,木销连接、铁钉连接和材料拼接等方法为辅的连接方式。
  中国古建筑中使用的钉子外观不同于现代社会中的产品,其种类繁多,最常用的是外表笨拙、四棱面的L形铁钉。由于缺乏机床和模具等现代工艺,我国古代的铁钉完全是靠技艺高超的匠人手工锻造或者浇铸完成。这些熟铁制作出来的铁钉,柔韧度较好,抗拉力尚可,强度却很差,基本上承受不住木材的重量。铁钉制造不仅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在满足不同施工需要的同时,还需防止铁钉对木构件的钉裂,对钉子的厚度和直径有着严格的要求,以上多种原因限制了铁钉在中国古建筑中的应用。
  (摘编自于飞《中国古代建筑真的不用钉子吗?》)
  (1)下列图解中,最符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多样,比如砖结构的长城、石结构的网、木结构的塔,但它们有个共同性质,即都是木结构艺术风格。
  B.抬梁式结构复杂,结实牢固,经久耐用,采用这种构架的建筑的墙体不承重,易于增加建筑的整体空间,还能按空间灵活布置。
  C.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以榫卯连接,再辅以木销连接、材料拼接等方式,这是因为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影响和缺少优良的连接材料。
  D.中国古代的铁钉全靠匠人手工锻造或浇铸完成,其强度差,成本高,基本承受不了木材的重量,所以中国古代建筑不使用铁钉。
  (3)民居“乔家大院”如何体现中国古建筑中的科技与智慧?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云南省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备考实用性联考(三)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