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25490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次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积累运用 18分
1. 按要求填空。
⑴_________ ,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⑵________________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苏洵《六国论》)
⑶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极写阿房宫的占地广且巍峨高大。
【答案】 ①. 莫春者 ②. 春服既成 ③.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④. 覆压三百余里 ⑤. 隔离天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莫、既、覆。
2.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回目中将探春称为“敏探春”。结合小说第五十五回或第五十六回的内容,简要阐释“敏”的内涵。(分析其中一回内容即可)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答案】探春的“敏”在于思维敏捷锐利,在敏捷的思维下,言谈举止敏捷利落,口才了得,见解不凡。在第五十六回中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贾府多年积累的弊端,也只有探春这样聪敏锐利的女孩子才可以指出来并能实施改正。抄检大观园时,贾探春一巴掌怒扇刁奴,更尖锐地指出:“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的敏锐就是那么清楚地看透事情本质,一剑封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相关情节和人物形象 把握能力。
探春之“敏”表现于多方面,比如敏丽三姑娘探春的美丽是有目共睹的。“俏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生辉,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比如敏慧,当然,徒有外表也不行,还要有内在之敏慧。探春的才情是毋庸置疑的了,大家族的小姐都是精心培养,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探春更是写得一手好字,闺房那些名人法帖,宝笔筒砚,还有各色笔筒笔海里插着如树林一般的笔,足见探春在行书写字上下过功夫,颇有造诣。探春的内慧还体现在高雅的情致和开阔的心胸眼界。作为一个贵族小姐,探春发动而组建了海棠诗社,“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连贾宝玉都认为“三妹妹高雅”。而开阔的胸怀,除了“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这样的不让须眉的诗词情怀,更多的还是探春那惊世骇俗的一句,“我但凡是个男儿,可以出的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一番道理。”纵观整个红楼梦一文,且不提女子就是再出色的男儿也没有如此情怀豪气。
比如敏锐,探春最出色的还是思维敏捷锐利,在敏捷的思维下,言谈举止敏捷利落,口才了得,见解不凡。也难怪下人们觉得这个三小姐精细不让凤姐,如玫瑰般“有刺扎手”,不敢造次。一般的女孩子,出去玩乐就是单纯的玩乐,那还有别的什么想法,独独探春,就是吃喝玩乐的时候表现其敏锐不凡的一面,在赖大一家的小花园宴请,探春就得到了感悟“就那么一个小园子,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不要说娇生惯养的大家小姐,就是普通人跑到别人家玩,也不可能有这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如此敏锐独到的视角。起码整个贾府的大小主子谁会考虑到这些,一个个只忙着享受贪玩,贾宝玉贾蓉薛蟠还搞出来一出闹剧,这些男儿与探春比起来,简直就是愚钝的夯货,天差地别。
还有敏感,才自精明气自高,这般出色的聪敏女孩子,可惜还是被亲生母亲赵姨娘所累。对于赵姨娘时不时都要彰显自己存在完全不顾身份尊严的花式作,探春是苦恼又难过的,偏偏又无法置身事外,每每不得不给惹是生非的亲妈处理烂摊子,还时不时被亲妈质疑讽刺没有羽毛却忘了根本要攀高枝儿。这时候的探春是敏感的,倍受伤害。在第五十五回中,她忍不住控诉母亲:“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何苦”“早急了”是探春敏感又自尊的心理,这么一个出色的神采飞扬的女孩子,赵姨娘每次闹出的笑话,必让她觉得羞愧难过,颜面尽失,却又无可奈何。她恨铁不成钢,也苦口婆心劝说赵姨娘:“那些下人丫头原是顽意儿,喜欢就说说笑笑,不喜欢可以不理,不恕时也就让管家媳妇去责罚,不可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叫失了体统”。可惜探春这些金玉良言在赵姨娘是一点用都没有。
3. 按要求选择。
(1)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至丹以荆卿为计 洎牧以谗诛
B. 赵尝五战于秦 其势弱于秦
C 斯用兵之效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中的“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与“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并国二十 B. 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C.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D.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4)下列说法,不符合苏洵的《六国论》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赵错杀良将。
B. 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C. “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
D. 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以战而胜之,避免相继灭亡的命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把;介词,因为。句意: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 计策;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B.介词,同、和;介词,比。句意: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C.助词,的;助词,取独。句意:这是用兵抗秦的结果;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D.都是连词,表转折,却。句意: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故选D。
二、阅 读 62分
(一)(12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大众文化圈层化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副产品。大数据技术基于用户分析,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和精准推送,帮助用户构建起具有独特自我标识的信息世界。互联网平台使人们不再从同样的渠道接收相同的资讯,也更方便人们依据自身的偏好、需求等因素,建立起各种网络社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