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20字。
8.3 琵琶行并序
重难点:
一、文体知识
歌行体
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二、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同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三、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四、文言知识
1.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名词,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名词,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说)
(2)命
遂命酒(动词,吩咐)
命曰《琵琶行》(动词,命名)
(3)为
因为长句(动词,创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动词,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替,给)
(4)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动词,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名词,曲调)
(5)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副词,暂时)
如听仙乐耳暂明(副词,忽然,一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