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 《乡土中国》第6课时:无为政治与长老统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理解“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等关键概念的内涵。
2.对中国社会“无为而治”“长老统治”的特点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整体要求
读进去(读懂):
①梳理各章内容(主旨、层意、概念)
②理清各章关联
读出来(审视):
不同观点,对话碰撞,形成独立判断
一 快速通读文章,梳理各章内容要点
第十篇 《无为政治》,论述了社会冲突中的“横暴权力”与社会合作中的“同意权力”,但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中“无为”的政治是最现实也是最理想的。
第十一篇 《长老统治》,指明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与“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并存的还有教化式的权力,中国政治性质用民主或不民主形容都是不合适的,于是作者使用了“长老统治”一词。
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第10章
答案 ①冲突 ②合作 ③横暴 ④同意
第11章
答案 ①学习文化 ②长幼尊卑
3.两篇文章内容归纳
二 理解概念
1.横暴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着眼,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权力是维持这种主从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具有压迫性质。
2.同意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社会分工的结果使得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其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同意,权利与义务要相称。
3.教化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发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中,同爸爸式的权力(或称长老权力),是为了被教化者,而不是为了统治关系。
4.长老统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有一种教化权力(长老权力)与“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并存,它既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制,难以用民主或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这种统治叫“长老统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并说明这属于什么现象?
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叶至善《几件小事——忆父亲叶圣陶》)
明确:费孝通概括此现象为:教化权力
三 探讨问题
1.根据8~11章的内容分析乡土社会“礼”“法”“政”的复杂关系,描述乡土社会治理的整体状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乡土社会治理中“礼”“法”“政”并存,但是所占分量有区别。从《礼治秩序》可知,乡土社会维持社会秩序主要通过“礼”;从《无讼》可知,乡土社会追求“无讼”,有矛盾不看重诉讼,重视调解,即使打官司也深受“礼治”观念影响,带有教化性质;从《无为政治》与《长老统治》可知,在乡土社会中“政治”处于无为状态,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力量是与“礼治”相应的“教化权力”。
2.8~11章论述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在全书中的地位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讨论了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与社会治理问题,其核心是教化权力、礼治秩序。(2)与4~7章讨论的差序格局一样,也是全书的主要内容。
四 思辨探究
1.运用《乡土中国》的“礼治”“法治”等概念与观点,讨论电影《被告山杠爷》中的故事冲突及其深层文化原因。
电影《被告山杠爷》故事梗概:
电影讲述了山杠爷与村民的五个冲突故事。强英为小事打骂虐待婆婆,被山杠爷当众训斥并捆绑游街,导致强英雨夜含恨在山杠爷门前上吊自尽;张明喜外出打工,为了多挣钱不愿回村补种田地,山杠爷当众拆了张明喜写给媳妇的信,并派人去外地将他找回;赵二立赌钱喝酒打骂媳妇,被山杠爷深夜关进祠堂;王禄迟交公粮,被山杠爷囚禁在祠堂三天,不给饭吃;腊正反对堆堆坪集体修水库,不交钱也不愿出劳力,被山杠爷当众打耳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山杠爷当了堆堆坪三十多年家,可以用“一蛮三分理”来概括。山杠爷认为“懒驴不打不拉磨”,对付刁汉泼妇就应该“蛮”。在这里,“蛮”的深层文化原因正是《乡土中国》里所说的“礼治”,这个“蛮”符合村规村俗,所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