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70字。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旨在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文章要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必修三第四单元已经学习过科普小品文,对于本文的学习既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又可以获取新的知识。从教材的编排位置来看,它体现了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教学规律,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普遍兴趣不高,学习本课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本文作者梁思成,家学渊源使地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浸染,且学贯中西,养成了谨严的治学风格。探究这篇小论文的语言运用,学习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可作为本课学习重点。对于忽视汉语基本功训练的同学,是学习品味语言、锤炼文学的典范教材。善于透视关键语词所传递的语言信息,逐渐形成简洁、严密、清晰的语言风格,对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小论文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3.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能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借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我国建筑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难点】
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发放预习学案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这是我老家村庄的全景图。山清水秀,粉墙黛瓦,这是什么流派的建筑?我依稀听到有同学说徽派建筑,果真如此吗?无独有偶,中央电视台把东阳瑞霭堂当做徽派建筑,并作为题头图片,中央电视台又有卢宅肃雍堂是按徽派建筑设计的说法。正如俄国作家果戈里所说:当传统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我们且先来看一个小视频。
徽州和东阳建筑具有同源性?有马头墙就是“徽派建筑”吗?徽州、东阳有什么关系?建筑上如何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建筑殿堂,探寻中国建筑的特征,探寻东阳古民居路在何方。
2.作者简介
学生谈认识,教师补充。走近作者
生平:梁思成(1901—1972),清末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