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5760字。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于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因此,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    )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到了唐代,鲲鹏意象的内涵彻底完成了转换。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鲲鹏意象,展示魏晋(    )的内涵,转化为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成为壮阔雄浑的盛唐气象的代表。
  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种“何必不然”,或(    ),如《左传》记载春秋时的“赋诗言志”;或引申说理,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借晏殊、柳永、辛弃疾词,说明古今成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或自由创造,只截取文学名篇的一个既定意象,按照文本审美表达的需求,自由创造。       。文学创作者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使鲲鹏意象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审美意象。这也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摘编自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重构    气度    断章取义                        
  B.维持    风度    只言片语
  C.重构    风度    断章取义                        
  D.维持    气度    只言片语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代的大鹏意象,就文学创作来说,是审美创造;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则是“误读”。
  B.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
  C.后代的大鹏意象,不是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的“误读”;而是就文学创作来说的审美创造。
  D.后代的大鹏意象,不但是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的“误读”;而且是就文学创作来说的审美创造。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A 《红烛》 闻一多 现代 创造社 “三美”主张
  B 《登泰山记》 姚鼐 明代 桐城派三祖之一 山水游记佳作
  C 《琵琶行》 白居易 唐代 香山居士 近体诗
  D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英国 人文主义文学集大成者 生存还是毁灭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的互联网投资圈里,“元宇宙”堪称“最靓的崽”,相关概念股备受资金追捧。“元宇宙”其实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是由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三维技术(3D)、人工智能(AI)等技术支持的虚拟现实的网络世界。它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相互影响,能达到真假难辨、虚实混同的境界。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元宇宙”成为火爆新概念,是由一系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