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590字。
《兼爱》教学设计
①本篇课文选自《墨子校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观点,而“兼爱”正是主张无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的爱。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看出,墨子一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又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②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分析墨子是如何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的,梳理他所论述的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鉴赏他自成一家的表达风格。
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墨子》的相关知识。
2.理解课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3.能够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分析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情景导入
余秋雨说:“兼爱非攻,是全人类的精神制高点。”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把墨子推崇为“平等、博爱”的中国宗师。他说“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环节一:知人论世
1.了解墨子
走近墨子
名字籍贯 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
身份地位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形象 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
注重节俭、劳身苦志,“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藜藿之羹”,穿“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
成就 思想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社会实践家。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
科学家、发明家。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概括出力学原理,并作出力学定义和弹性力学、杠杆平衡力学、滑轮受力、斜面受力、物体平衡受力等方面的定义。他制造了辘轳、滑车和车梯等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军事。首先发现了小孔成像的道理。
2.了解墨家学派
一个思想文化团体,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
3.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