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780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十校联盟2022年10月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卷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 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眼前。放眼望去,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仿佛就在不久之前,主流舆论还在讨论“如何拯救传统文化”,而现在,这样的讨论似乎已经失去意义。然而,崭新的局面,也带来了值得关注的新问题一一传统文化为什么突破了过去的传承困境?这股传统文化的复兴潮流为什么来得如此迅猛?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如此钟情?
  显然,这一系列“为什么”的答案,绝不会是任何一个单一要素,而必然是多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在诸多影响传统文化“再流行”的要素当中,最关键的是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
  在这两大要素中,更重要也更基本的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任何一种潮流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兴起,流行,其原始动力必然是其迎合了当地社会在当时的某种迫切需求。原本给人以高深、保守、小众印象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进入流行的殿堂,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与中国社会在今天这一发展阶段的特定需求密切相关。这个需求,便是一个社会在崛起,上升期产生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肯定的需求。比如,文艺复兴使得欧洲走出了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取得了辉煌的社会成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本质上是对本文化族群的历史的认同。因此,当一个社会处于上升期时,人们便会主动地去发掘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从其中找到自我认同的来源;而反过来看,当一个社会面临内忧外患时,传统文化则常常成为批判与省思的对象。
  社会需求为流行趋势提供的原动力固然至关重要,但却并不足以让一股潮流如此迅速地席卷而来——在这个过程里,产业资本的流动,起着不容忽视的催化与加速作用。不难发现,越是在产业资本总体量大、流动性强的地方,各种各样的流行趋势越是层出不穷,且动力十足;而在那些资本难以流动的地方,则很少会出现新的潮流,即便出现也难以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传统文化“再流行”的风潮,正好赶上了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投资热点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民生向文化方向转移的热潮。
  传统文化的“再流行”,已经在这两大要素的影响下成了事实,因此似乎已经处于“完成时”但与此同时,这股潮流将会走向何方,又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却依然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问题。对此,每一个身处湖流之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对传统文化抱有真切热情的年轻人,都应当有更深刻的体察与思考。我们乐见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也期待这股潮流能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同时也要警惕其成为资本操纵下的消费狂欢。
  (摘编自杨鑫宇《悄然勃兴的“国潮”,为什么年轻人情有独钟》)
  材料二:
  何为“国潮”?从字面释义来看,“国”即中国,中国品牌,中华文化,意指传统;“潮”是潮流,既包括新时代的潮流文化,也体现人们的个性追求,意指现代;二者结合,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和再表达。
  “国潮”热风中,市场快速变化,很多品牌把“国风”设计理解为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简单复刻、一
  (摘编自田卉、周子歌、白雪蕾《“国潮”澎湃,如何更好彰显文化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国潮”盛行的背景下,主流舆论不再讨论“如何拯救传统文化”,而更关注年轻人为何对传统文化如此钟情这一新问题。
  B. 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资本向第三产业、文化产业转移,对传统文化“再流行”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C.“国潮”热风中,由于市场变化太快,很多品牌的“国风”设计只是简单复刻、堆积和拼贴传统文化元素。
  D. “国潮”崛起的背后也存在很大隐忧,大批名字雷同、包装相似的产品进入市场,暴露出我国企业缺乏创新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前,传统文化进入流行殿堂,重新焕发生命力,由此处于上升期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对自我认同和肯定的需求。
  B.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资本流动对传统文化“再流行”有着巨大影响,但并不能决定“国潮”的走向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C. 国潮复兴,不仅让中华传统文化依托“国潮”产品得以传承、发扬,而且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D. 材料二中以某国货美妆品牌跨界销售鸡尾洒为例,旨在论证企业要寻求发展、突破,应该将
  “国潮”定位为品牌发展理念,并注重产品质量和创新。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国潮”特点的一项是(3分)
  A. 将传统山水意境融入现代舞台的节目《忆江南》
  B.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推出的六色故宫口红
  C.火遍各大城市的传统中医拔罐、针灸治疗法
  D.登陆纽约时装周的中国李宁“悟道”系列服装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 某企业准备开发“国潮”产品,请你结合材料二给该企业一些建议,助其健康长远发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悲咒
  丛桦
  一
  十年前,我去采访石马街一位老太太。
  那年她77岁,1947年的秋天,23岁的她与21岁的表弟结婚。他们的婚事是双方父母多年前的约定。结婚18天后新郎去邻县办事,后来便随大哥二哥去了台湾,从此不得再见。此后的六十多年中,她做梦都想见到丈夫,直把一头青丝熬成银发。
  “我一定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