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15610字。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本试题共7页,共七道大题。
一、基础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 ① ,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也造就了当今画坛 ② 的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3.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语境说“突破传统观念”,所以,此处可填“推陈出新”。
②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语境说“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因而风格也多种多样,所以,此处可填“各种各样”。
4. 对课内所学诗词的艺术手法,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长沙》的下片有叙有议,兼有抒情,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B. 闻一多在诗歌《红烛》当中借用“红烛”的意象象征无数勇于牺牲自我的革命青年。表明了他们要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育“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果子”的伟大抱负。
C. 《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自喻为一只久在笼中的鸟,用“尘网”“樊笼”比喻黑暗、庸俗的官场和现实,并且以其反衬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D. 《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一句通过比喻和用典极有说服力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他希望人才越多越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