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090字。

  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特点及选文
  一、课程标准
  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1.阅读目标:
  (1)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
  (2)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2.阅读内容
  (1)教学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
  (2)社会交往类内容,在社会调查与研究过程中学习。
  (3)新闻传媒类内容,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如自主选择、分析研究一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内容的价值取向,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多媒体展示交流。
  (4)知识性读物类内容,自主选择一部介绍最新科研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
  二、真题引领
  题 号 题干及考点 选 文
  题 干 考 点 体 裁
  第4题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新闻
  第5题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
  第6题 示例: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利用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近年来,我国的杂交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
  材料二:遗传育种学界对水稻这一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普遍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袁隆平根据自己对水稻的长期观察,经过与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现象的比较后,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提出了质疑。袁隆平于1964年正式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两年后终于发现水稻具有杂种优势。根据高粱、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经验,他将这种杂交思路用于水稻物种上,由此提出了“三系法”籼稻杂交路线。所谓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