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570字。

  统编版(2019)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赤壁赋》知识点总结
  • 一文学常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嘉祐二年
  (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再迁至密州(今山东诸城),移至徐州。元丰一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区)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
  丕、曹植)齐名。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政治倾向上,苏轼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因其书法方面成就极大,故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苏轼提携的后人,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2.赋
  赋本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汉代以后,赋分别向骈文和散文两个方向发展。前者便出现了骈赋和律赋,注重对偶工整和平仄协调,对押韵也有严格要求;后者便发展为文赋,不讲求骈偶和音律,句式可长可短,押韵也较自由。
  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