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230字。
语言文字运用天天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第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上映于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真正做到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该片创造出一群 ① 的小蝌蚪形象,让茅盾发出“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的感叹,在中国动画史上,为南齐画家谢赫所言的“气韵生动”留下最初的注脚。20世纪60年代制作的《大闹天宫》成功塑造了一个集勇敢与活泼于一体的孙悟空,其 ② 的形象成为几代观众的儿时记忆,也影响到后来的很多艺术创作。1979年版的《哪吒闹海》中,哪吒的造型,既具有“神”的 ③ 气质,又具有“人”的生活气息。
纵观中国动画史上的这些经典形象,无不把握住了中国传统美学中“以形写神、 ④ ”的原则。
在经典形象反复重写的当下,唯有赋予经典原型以新的神韵、新的价值,才能融通时代审美、价值观念与创作理念。
在动画技术并不发达的20世纪,中国动画人创造出生动传神、极富东方神韵的艺术形象。在动画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创作者对动画形象的塑造更应该形神兼备,让技术服务于内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3.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画波浪线句子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修辞立其诚》)
B.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谈中国诗》)
C.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正传》)
D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包身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仲春二月,惠风和畅,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花朝节如期而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朝节 ① 。但直到宋代,花朝节才明确作为节日为时人所记。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二月望”条目有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元明清时期,花朝节的影响继续扩大。相较于 ② ,这一时期的花朝节增添了祭祀花神的蕴意。清人蔡云《咏花朝》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此诗描述的,正是旧时江南祭祀花神的盛况。踏春赏花是花朝节最原始、最基本的风俗。花朝当日,二三少女结伴而行,在游春过程中,她们还会参加 ③ 。赏红亦被称为“挂红”,每逢农历二月十五,当地女子会将红布条挂满各类花树,以增添节日氛围。扑蝶是花朝节的重头戏。“扑蝶”习俗由来已久,在唐代画家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就已出现。至于明清,扑蝶已成为花朝节的重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