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3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意象与意境.doc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手法鉴赏.doc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抒情方法.doc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抒情方式.doc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语言风格.doc

  古诗鉴赏:语言风格
  一、诗歌语言风格常用术语
  清新雅致   平实质朴   含蓄隽永
  沉郁顿挫   飘逸绚丽   雄浑壮阔
  豪放旷达   形象生动   慷慨悲壮
  婉约细腻
  1、清新雅致: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饱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杨万里《小池》“小荷才楼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都给人一种清新雅致之感。
  2、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深意。
  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毫无难解之处。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含蓄隽永: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
  古诗鉴赏:抒情方式
  古典诗词的抒情方式一般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从委婉含蓄的角度而言,诗人多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传达情感,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这种媒介可以是景,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件。“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诗歌中最常见的抒情媒介就是景,也可以说是意象,由意象的组合营造意境,在意境氛围中传达情感,由此就形成了不同的情景关系,它们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不尽相同。
  关系视图
  一、借景抒情
  由来是“先有情,后有景”,因为诗人已有某种特殊的或复杂的情感于心中涌动,故所见之景“皆着我之色彩”,所写景物也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性。
  读者则可以通过把握典型意象色彩和意境氛围明确感知诗人的情感,此为借景抒情。
  示例一: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高所见之景,秋风是“急”的,猿声是“哀”的,小洲是“清”的,沙是“白”的,无边的“落木萧萧”,不尽的“长江滚滚”,诗人运用视听感受、动静描写将一系列意象均附上凄凉萧索之色彩,而这种明显的主观倾向实则源于后两联中“悲 秋”“作客”“多病”“艰难苦恨”“潦倒”等情感体验。
  ……
  古诗鉴赏:手法鉴赏
  一、考试说明
  考查对象:唐诗宋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能力层级为D。
  考查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突出的表达技巧,这些技巧在作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齐读)
  二、练习评分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提问】:(这是李唐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中的看法。(4分)
  学生一:侧面描写、开门见山
  【学生答案】
  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词人将梦中之景与现实之景相结合,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喜爱与向往。
  评:游离文本,主观答题,1分
  2、运用想象、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美好生活的怀念,从而反衬现实的不如意,表达了内心的惆怅、悲苦。
  评:缺乏全局观,表现手法缺失。2分
  类似答案:直接抒情等
  3、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衰败形成对比,表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