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00字。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多数”与“少数”
文题
有一位修女说,当你是多数时,可以检验你的宽容,当你是少数时,可以检验你的勇气。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作文材料,一方面考察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辨力,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角度来说,更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与人生,在身为“多数”与“少数”时,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自己所在群体的对立面,终极来说,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自己。
一、无法避免的 “多数”与“少数”
每个不同的个体,对于观点的认知和事物的判断,必然会有着较大的不同。基于不同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价值判断等,人们会不自觉地站为不同阵营。从这个意义上,“多数”与“少数”,是身为社会人的必然结果。
所谓“多数”,指的是“持有某类观点人数比例比较高的人群”,“多数”因其人数多力量大,而让每个处于其中的个体具有安全感;同时“多数”也因其人数多呼声高从而具有了裹挟、同化他者甚至于审判他者的能力。
所谓“少数”,则与之相反,往往指的是持有“异见”的人,这类人在整个群体中所占比较较低,其特点是势单力薄,因为数量少而往往无法发声,即便发声也很微弱,很容易被质疑、被打压。
二、堪称试金石的“宽容”与“勇气”
当我们身处“多数”时,我们不要为同道中人多、认可度高而感到骄傲自得,慎思熟虑,方能致远。身为“多数”,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持有这个观点的人多,便意味着这个观点一定正确吗?
房龙的《<宽容>序言》给了我们答案,面对持有异见的漫游者,无知山谷的老人及其宗族以“多数”身份对漫游者这个“少数”进行了审判,处以死刑,最终幡然醒悟,却悔之晚矣。这是一则寓言,也是房龙基于人类历史多次“不宽容”而犯错所作的高度提炼。人数多或许是因为长久延续下来的法则影响,或许是身处其中便可以具有的安全感,或许是人类认知局限而还未接受某些新知识,种种可能,都在警示多数者,对待“异见”,请收起你的审判,而是多一份宽容之心,给他人一种发言的可能。
同理,当我们身处“少数”时,也不必为自己身单影只、势单力薄而自我怀疑。如果身为“少数”的你,持有的观点具有超前性、独特性而不为大家所接受,那也不必因此而去附庸多数,不盲信盲从,坚定自己信念。历史进程中,“少数”开创历史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三、“多数”与“少数”的辩证思考
从区分“多数”与“少数”的观点来看,“多数”群体对于异见需要持有一份宽容之心,但并不意味着毫无思考地全盘接受。“多数”之所以成为“多数”,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代表着大多数人们的想法和立场。对于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