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00字。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真阅读课文,积累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时评的结构和特点。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听读、自由读、默读、大声读、齐读等朗读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对和平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真阅读课文,积累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时评的结构和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多媒体播放 1937年 12月南京大屠杀图片):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这些令人发指的图片,是拍摄于 1937年 12月 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 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时候。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 30万。2017年 12月 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 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中的无辜死难者,并警示世人铭记历史,勿忘伤痛,共同捍卫世界和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1.文体知识时评 是新闻评论文体的一种,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2.字词学习
(1)注音
公祭(jì) 国殇(shāng) 杀戮(lù) 篡改(cuàn) 呓语(yì) 遁形(dùn)抵赖(lài) 初衷(zhōnɡ) 悼念(dào) 缅怀(miǎn) 彰显(zhānɡ)惨绝人寰(huán) 振聋发聩(kuì)
学生先做,老师检查反馈。
(2)词语集注
①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②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③振聋发聩:响声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④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本文中指死难的军民。⑤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一) 整体感知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①):简要概括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设立公祭日的目的意义,点出核心观点)
第二部分(②-④):详细介绍当前举行国家公祭的背景和意义。
第三部分(⑤-⑥):介绍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转变,传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二) 课文精讲
1.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怎样的鲜明观点?
2.自由读第②自然段,作者连续列举了四个世界各地的正义之士,用不同的方式悼念南京死难者的例子,你觉得啰嗦吗?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3.默读课文第③段,说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历史。
4.大声读第④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能否去掉?为什么?(小组合作探究)
5.齐读第⑥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组探讨,交流,老师点拨。
【交流点拨】
1.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或者: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2. 不啰嗦。内容: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南京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