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950字。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那年冬天,祖母去世,家里满院狼jí(藉)的景象,触动了朱自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缓和了他和父亲的关系;抗战相持阶段,作家茅盾亲赴西北高原,那参天耸立、不折不挠(náo)的白杨树使他震撼,让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jǐ)梁;昆明雨季来临时,西南联大食堂的餐桌上常有味道鲜yú(腴)的牛肝菌,这让汪曾祺回味无穷,终生难忘。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C )
  ①李大爷已经八十多岁了,虽然身体依然硬朗,但是走起路来已是步履    。
  ②夏日,金色    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③当细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    。
  A.蹒跚  支配  繁衍        
  B.踉跄  支配  繁殖
  C.蹒跚  主宰  繁殖
  D.踉跄  主宰  繁衍
  导析:C ①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踉跄:走路不稳。根据语境,应选“蹒跚”。②主宰:支配;统治;掌握;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支配:安排;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根据语境,应选“主宰”。③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根据语境,对象为“细菌”,选“繁殖”更合适。故选C。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C )
  A.有的人喜欢吹毛求疵,总是抓住别人言行中的一点点问题大做文章,却从来不善于反思自己。
  B.我们的民族从来不缺乏前仆后继、奋勇争先的斗士,他们用热血撑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C.奇峰和云海、翠柏构成了和谐共生的原生态之美,气象万千,粗犷辽远,坦荡如砥,这就是巍巍乌峰山!
  D.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取得今日的辉煌战绩。
  导析:C C项,“坦荡如砥”指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用来形容“乌峰山”不恰当。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 A )
  A.看着眼前的白桦林,我领悟了一个道理:正与直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哪棵树在生长中偏离了这个方向,即意味着失去阳光和
  死亡。
  B.丁香结是解不完的,它年年都有,人生中的结也是解不完的,它时常与我们相伴。可能正因如此,这世界才具有了无穷魅力。
  C.当生命中的厄运不期而至,我们是俯首屈从、自甘沉沦?还是积极面对、勇于挑战?
  D.傅庚生认为,欣赏诗歌“首宜求其旨意,次必寻其脉络,然后乃可以探骊得珠也。”
  导析:A B项,这个句子是将人生中的结与丁香结类比,“丁香结是解不完的,它年年都有”与“人生中的结也是解不完的,它时常与我们相伴”是并列关系,中间应用分号隔开;C项,“我们是……还是……”是选择问,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D项,“首宜求其旨意,次必寻其脉络,然后乃可以探骊得珠也”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部分,句号应放在引号的外面。
  5.填空。(5分)
  ①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词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②朱敦儒的《相见欢》中表现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词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③晏殊《浣溪沙》一词中通过描写词人所在院落的景色变迁,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欧阳修的《采桑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⑤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6.名著阅读。(2分)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上面文字出自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