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70字。

  作文讲评:发现优势,由弱变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家种质库主任钱前院士说起他读研时做水稻培育实验,专门挑的是不起眼的“弱苗”。比如,矮的、小的,都是成功率不大高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解释说:“这种水稻苗,纤维素含量很低,秆很脆弱,一折就断,结不了多少稻粒。算是水稻里的‘弱者’了吧!但是,它有用。我们研究南方农业生态系统时发现,它是通过稻鱼共生,建立生态平衡系统。而这种水稻看似‘又脆又弱’,其实是草鱼最化质的饲料。和其它水稻相比,它却是‘强者’。”
  有人又好奇地问:“钱院士,你当初是怎么想到要挑选‘弱苗’来做实验的?”
  钱前院士诚恳地回答道:“因为我曾经也不是一名特别优秀的学生。大概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逃学了一个学期,当时可能是叛逆期吧。我在成长的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所以我对待水稻时,总能感同身受。只要善于发现优势,有时候,‘弱者’也能变成‘强者’。”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讲的是钱前院士在水稻培育实验时为什么要选择那些不起眼的“弱苗”的故事。从材料的前半部分钱院士的解释看,这种一折就断的水稻,产量不高,但是,却因为它的“脆弱”,成了草鱼最好的饲料,和那些公认的优质稻苗相比,这些“弱苗”在南方农业生态系统中反而成为“强者”。钱院士善于发现“弱者”的优点,让它在特定的环境中变为“强者”。
  从材料的后半部分看,钱院士之所以会想到挑选“弱苗”来做实验,是因为自己感同身受,知道弱者并不意味着在各方面都是弱的,关键在于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化劣为优,变弱为强。换句话说,优点和缺点都是相对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适合的道路、环境,“弱苗”也有用武之地。
  从写作要求看,文章要围绕材料引发的感悟与思考来写,但如果只围绕弱变强来写则忽视材料情境,或大谈特谈由强变弱,或者让强变弱和弱变强平分秋色,也是不符合材料立意的。
  【立意指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