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460字。

  江西省赣南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札记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著述形式,又称杂识、杂录、笔记、笔谈、丛谈、随笔、随录、漫录等,今人常以“笔记”一名统之。古代札记的内容涉及广泛,包罗宏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无所不赅。在种类多样的札记体著述中,有一种是以学术探讨为主要内容,可称之为学术札记,其间多有真知灼见,是古代学术园地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札记是古代学术的重要载体。古人普遍重视札记在读书治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撰写札记可以督策学人勤读深思、力学进业。如宋朱熹训诫其子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札记,候见质问”,以防怠学。此外,札记写作还有利于学人存稿备忘、交流心得、练笔习文等。如明杨爵说:“或有所得,则随笔之,以备遗忘。”
  学术札记多有精妙之见。顾炎武写作《日知录》,一年之中“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积30年之功才写成此书,可见其札记乃苦心致思之所得。古代学术札记多类此,是学者们在学术兴趣的驱动下潜心钻研、深造精诣而获得的成果,或记下了学者思考某一学术问题时乍现的灵光,或载录了学者经久探索某一学术问题所得的结果……其中多有新创之见、精粹之论,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量。清汪远孙说:“唐以后往往不注一书,而偶有所得,杂见于笔录丛说者,其中不乏精邃之论。”
  学术札记不乏内在系统性。古代札记在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是:有感而发,信笔所至,了无拘束。正如洪迈所说:“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后先,无复诠次。”也如吕叔湘所言:“笔记作者不刻意为文,只是遇有可写,随笔写去。”因此,古代札记在形式上显得自由洒落、散漫无制。学术札记也当然如此,随意抒写,不事雕琢,更不措意于体系形式的建构,通常没有规整的结构框架和绵密的显性体系。
  古代学术札记缺乏形式上的系统,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内在的思想理路。事实上,不少学术札记含有隐性的知识体系,即有如当下学者论析古代文论特点时所说的“潜体系”:“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是一种‘潜体系’……古代各种理论体系,包括文学理论体系和文学范畴体系,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容,弥漫和洋溢在一个立体网状的动态构造之中,而其平面静态的结构图式,则并不十分分明”(汪涌豪语)。学术札记的情形正似此。对一部学术札记或若干相类的学术札记进行总体性观照就会发现,尽管其中的论述文字显得零碎散杂,漫无统纪,但实际上往往是围绕特定的学术论题或论域来展开研讨的,彼此关联,暗含着立体化的、动态生成的隐性系统。比如,乾嘉时代众多学术札记中的训诂理论材料,零珠碎玑般地散见于各处,羼杂于考据性文字之中,缺乏独立的显性体系,但如果从论题或论域的视角进行宏观审视,整体把握和解读这些分散的碎片化理论材料,则知其中蕴含着相通的思想因素,潜藏着内在的知识构架及其逻辑秩序,有其隐性体系。其理论体系的内部结构实际上包括训诂条件论、训诂对象论、训诂方法论等部分;其每个部分又包括若干方面,如其中训诂方法论包括因声求义、依形解义、考求故训等方面。
  总之,学术札记是我国古代学术的重要载体,凝结着前人的学术精髓和学术智慧,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我们应予珍视,并善加借鉴和利用。
  (摘编自曹海东《学术札记与中国古代学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学术记以学术探讨为主要内容,多有真知灼见,凝结着前人的学术精髓和学术智慧、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B.札记是一种督策学人勤读深思,力学进业和学人存稿备忘、交流心得,练笔习文的著述,对读书治学有重要作用。
  C.古代学术札记在形式上自由洒落、散漫无制,随意抒写,不事雕琢,通常没有规整的结构框架和绵密的显性体系。
  D.文章所引用的洪迈和吕叔湘的话语,都体现了古代札记在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有感而发、信笔所至、了无拘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对学术札记的相关论述,让读者了解到学术札记与中国古代学术的关系及学术札记在今天的价值。
  B.文章的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由主到次分别论述了学术札记的性质、特点、内在系统性等内容。
  C.第三段以顾炎武写作《日知录》为例,是为了论证札记乃苦心致思之所得,非一般人能写作成功的。
  D除了举例、引用论证以外,文章还用了对比论证,让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论文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术札记虽缺乏形式上的系统,但井非完全没有内在的思想理路,很多学术札记含有隐性的知识体系。
  B.学术札记的"潜体系"决定了其必然围绕特定的学术论题或论域来展开研讨,彼此关联,暗含隐性系统。
  C.学术札记是古代学术园地中绚丽多彩的奇葩,是古代学者思想结晶的精粹之论,我们要善加借鉴和利用。
  D.乾嘉时代的训诂理论材料,表面上缺乏独立的显性体系。从论题或论域的视角审视,却存在着隐性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不解决,“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难以形成的”,政府要“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摘编自张旭《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材料二: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意味着打破这个关键堵点的点睛之笔已经画下,自从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来,相关工作一直稳步推进,但目前制约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堵点仍在。全国须建立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以及在此基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