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660字。

  南阳市2022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散文中,有一类题材几乎为所有写作者青睐,那就是亲情散文。所谓“亲情散文”,是
  指以家人亲戚为叙写对象,抒发亲情感受的散文类型。情感是散文的核心元素,而亲情无疑
  又是情感中最柔软、最真挚、最动人的部分。这类散文不用面壁虚构,不用绞尽脑汁,只要
  调动情感积累和生活记忆,下笔即如拧开了水龙头。
  然而,亲情散文易写难工,要想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达到“文质兼美”的效果,避免同质
  邢化、程式化,令读者耳目一新,有几个方面需要留意。首先,在主题表达上可以更加丰富多元。对亲情的赞美,是每个写作者发自内心的声音,也是亲情散文的一个特色和长处,文学史上留下的诸多名篇就说明了这一点。写父母勤劳、善良、节俭、无私乃至伟大,“父爱如山’’ “母爱如水”,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主题表达,将亲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体现出来,更深刻地表情达意。其次,陈年往事,流金岁月,绵绵不绝的思念和缅怀,能够将亲人过去的点点滴滴句连还原,在叙述形态上这是写过去。除此之外,是否也可以写写“现在时”呢?将回忆与对亲情的动态描摹结合起来,也许会更加生动鲜活。
  那么,该如何推陈出新,创作出具有崭新审美气象的亲情散文呢?我们可以从一些散文扫名篇中,获得有益启发。
  首先要选择独特的叙述视角。中国古代诗文皆有托物寄情的艺术传统,将感情附着于具体的物象上,或选择一个观察与抒发的角度,这样比大水漫灌式的叙述更清晰,给人印象更深。如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写一个父亲对远行儿子的慈爱,将视点聚焦在父亲的“背影”上,—那个穿过铁道、费力爬上月台去买橘子的肥胖满姗的背影,成为父爱的经典符号。铁扬的《母亲的大碗》,选取一个道具—大碗来写母亲。勤勉省俭的母亲只有在生日时才拿出大碗吃饭,这只大碗跟母亲生命中的重要时刻紧密联系在一起。大碗里盛放的是饭食,同时又盛满了庄重、尊敬、怀念等种种精神元素,是写实,也是隐喻和象征。
  其次是写出独特的生命体验。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齐有各的不幸”,其实幸福的家庭也各有各的生活况味。在亲情散文写作中,不能只看到‘。相似性”,而要写出共性中的个性。如彭程的《对坐》,作者选取了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与年老的父毋亲对而坐,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有的经历。但细心的作者在默默流逝的光阴里却别有一悉深刻洞悉,“生命是一个缓慢的流程,在成长、旺盛和衰颓之间,他们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渐行渐远”。与父母“对坐”的短暂驻留,终会迎来永久的分离,这种感觉典实到残酷。但作者又不足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的清醒,反而恰恰是珍惜。汪曾棋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写父子之恃,温情脉脉,“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子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代际间的尊重理解是重要的,‘哆年父子成兄弟”足作者眼中平等、民主的现代家庭关系的理想境界。汪曾棋将个人体验升华到思想层而,用文字留下了一个经典的亲情范式。
  第三是要在人性深度开掘上着力。应当承认,家庭关系与亲情关系足世界上瑕复杂最纠
  葛的关系。爱,不全是温暖,不恰当的爱有时也是一种负担甚至伤害,人性的深刘和复杂或
  许在这里比别处更能得到烛照。但是,出于避讳等原因,作者往往不愿写亲情关系中不如意、
  不和谐的一面,单纯赞美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其实,亲人间的隔膜如何消除,矛盾如何化解
  以及如何相互理解和体谅对方,更为重要。如陈福民的《与你遥遥相望》,几乎期段了以往
  作品中的母亲形象,他不着力颂扬母亲善良、勤劳等美德,也不着力抒发自己的缅怀和思念,
  而是将亲子关系推到一个更为平等的对话层面。“遥遥相望”一语充满了无奈与辛酸,拓展了
  亲情关系的另一个维度。彭学明的长篇散文《娘》是一部忏悔书。它的震撼之处,不是讲述
  了母亲命途多外的人生,而是稚心泣血地抱愧作为人子对母亲的种种不恭,从而揭集出母子
  亲情不对等的普遍现象,引人自省。作者敢于自我解剖的非凡勇气委实罕见。
  契诃夫尝言,“独创是艺术的生命”。在亲情散文写作上,作者应尽力走出舒适区,规避
  艺术案臼,在选题、立意、呈现等方面悉心揣摩,自出机杆,则佳作可期。
  (选自2022年6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刘江滨《散文如何写亲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几乎所有作者都青睐写作亲情散文,这种题材的散文记叙描写家人亲戚,抒发对亲情
  的感受。
  B.写亲情散文容易,但在思想性和文学性上达到“兼美”有难度,容易出现同质化、程式
  化的现象。
  C.铁扬选取“大碗”来写母亲,运用写实与隐喻和象征结合的手法,符合中国古代诗文托
  物寄情的传统。
  D.作者认为代际间尊重理解是重要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是平等民主的现代家庭关系的
  理想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文章先阐明亲情敝文的内涵,接着指出其易写难工的特点,重点论述了写作亲情散文
  如何推陈出新。
  B.文章举朱自清描写父亲背彤的例户,论证了创作出具有崭新审美气象的亲情散文要选择独特的叙述视角。
  c.陈福民和彭学明的作品分别表现了更为平等和不对等的亲情关系,运用对比沦证,证明
  应深度开掘人性。
  D.在论述创作具有崭新审美气象的亲情散文的艺种方法时,各段都采用总分结构,各段之
  间层层递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作亲情散文不用虚构和劳神费思,只需要从生活记忆和情感积累中取材,就可以文思
  泉涌。
  B.亲情散文要让读者耳目一新,就要尽鳅避免和经典名篇一样写父母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伟
  大的人格。
  C.基于家庭关系和亲情关系的复杂性,作者认为人性的深刻和复杂或许在亲情中尤其能得
  到洞悉。
  D.亲人间消除隔膜、化解矛盾等比单纯赞美更重要,所以写作亲情散文要有勇气,不避讳
  这些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伏旱,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因这期间正处于伏天,故称“伏旱”。伏旱的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且少台风活动时,容易出现严重干旱,降水量显著少于多年平均值的现象。夏季是农作物生
  育旺盛的时期,伏旱虽不及春旱出现的频率高,但对作物的危害一般较春旱重,所以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农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