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6040字。
河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不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学而”开篇,或非参编之孔门弟子随意为之,实乃深明夫子崇“学”之心意使然。孔子之后,将儒家“学”论思想发展推向更高阶段的要数先秦儒学之总结者--荀子。《荀子》一书以“劝学”开篇,可谓深契孔门崇“学”重“教”之精神。不仅如此,荀子还继承发展了孔子“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的主张,从礼学的维度拓展和深化了儒家的“学”论思想。
其一,学以“成人”。就是以“成人”作为“学”的目的,以“学”作为“成人”的途径。荀子之所以将“成人”作为“学”之目的,这与其性伪之分的认识紧密相关。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按照这种认识,“人”之“完成”,不由先天之“性”,而必由后天之“伪”,而“学”无疑又构成了“伪”的主要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无“学”便无所谓“人”(成人)了。故曰:“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荀子•劝学》)荀子发展了孔子为己之学的思想,认为君子当学而为己,“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把“学”之目的落到了“全而粹”的理想人格养成上。
其二,学至乎礼而止。就是指将“学”的内容主要聚焦于“礼”上。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荀子直承夫子之教,一方面主张“君子博学”;另一方面又明确提出“学至乎礼而止”(《荀子•劝学》)。由此,以“礼”论“学”,以“学”论“礼”,构成了荀子“学’论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清人王先谦言:“荀子论学论治,皆以礼为宗,反复推详,务明其指趣,为千古修道立教所莫能外。”(《荀子集解序》)可以说,不从礼学悟入,实难得荀子论“学”之真义。
其三,学至于行之而止。就是强调对“礼”的躬行和践履。对于“礼”,荀子认为,不仅要“知”,更要“行”,故曰:“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颠蹶陷溺。”(《荀子•大略》)而对于“礼”的学习,他强调要“一可以为法则”,使“礼”成为吾人立身行事、应对进退的规范和准则。由此,在荀子那里,“学礼”就不仅是知识论意义上追求知识、发展智性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价值论意义上修养人格、涵养德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礼”其实应是“知礼”与“行礼”相统一的完整过程,“知礼”虽是“行礼”之基础,然后者显然更为荀子所看重。
其四,学至乎没而后止。就是强调“学”的过程性、持久性和不可间断性。荀子认为,“学”之目的在“成人”,而“成人”对于每个人来讲无疑都是终身性的修养课题。他说:“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荀子•劝学》)荀子以“积”论“礼”、以“积”论“学”,又明确提出“学至乎没而后止”,正是要着力论证和表现“学礼”的不可间断性。其言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又云:“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荀子•儒效》)荀子主张“积善成德”“积而为圣”“积礼义而为君子”。认为只有通过“积盖”“积礼”“学礼”的长久努力,才能养成德性,成就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
综上所言,荀子以“成人”、至礼而止、至行而止、至没而止等重要命题来论“学”,极大地深化和发展了孔子、儒家的“学”论思想。荀子对“学”的论说告诉我们:“学”是通过认知和实践以“礼”为主要内容的人道规范,从而养成君子、圣人之理想人格的长久过程。
(摘编自郑治文《荀子论“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先秦儒学的总结者,荀子对儒家崇“学”重“教”思想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并将这一思
想推向了极致。
B.在荀子看来,人性中的善需要靠后天的“学”达成;也必须通过后天“伪”的行为和途径,
“人”才能“成人”。
C.荀子对“礼”的重视源于孔子,他认为学的内容是“礼”,同时还将“礼”作为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D.要养成德性,成就君子,圣人的理相人格,达到“成人”,需要终身努力,更需要见索抱朴,少私寡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基干荀子对孔子有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分析,提出观点,简明扼要。
B.文章总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从为学的目的、内容等方面展开论述。
C.文中大量的引用,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论证力度,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D.文章既肯定“学”论的重要意义,又指出它在当下发展中的弊端,显示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强调“礼”的重要性方面,孔子和荀子都有相关观点,可从《论语里仁》和《荀子•劝
学》中找到依据。
B.王先谦的“荀子论学论治,皆以礼为宗”和荀子的“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本质是一
致的。
C.如果只注重有关“礼”的知识的学习,发展个体的智性,却忽视“行礼”,就不是真正的“学礼”。
D.想一蹴而就能“知礼”“行礼”是不可能的,因为“学至乎没而后止”“学礼”是需要长久坚持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电视机中,大家可以看到:王亚平用水搭起一座“桥”。与之对比,在地面上我们做的“液体桥”可以说十分微小。但是到了“天宫”空间站,王亚平手中的这座“液体桥”可谓是雄伟壮观,巨大无比。
事实上,当我们在洗手时、当我们手沾有糖水时,我们手指尖的小液柱就是这一次实验的“液桥”。专家介绍;液桥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我们发现:陆地上的液滴,到了“天宫”就可以形成液球。这是因为,地球引力消失后,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我们都知道,液体界面间存在着表面张力,这种表面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