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4090字。
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对我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何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画家要以造化为师,深入自然,观照内心,通,晓自然规律,丰富对自然的精神感受,把造化之美升华为艺术之美。它既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核心思想之一,又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哲学思想和美学价值,对当下写生创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高度概括了“立万象于胸怀”的审美过程,即从自然万象到艺术意象的创造性转化。“师造化”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实践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身即山川而取之”的美学命题,即画家要在真山真水的写生中进行审美观照,“遍历、广观,然后方知笔墨去处”,“遍历”和“广观”成为“外师造化”的重要方法。
“遍历”,需要画家综合自身修养去行万里路。通晓诗词、书法等能使绘画雅正。如《仁怀山区写生》,作者何加林以空灵的笔墨描绘了古村、老树等诗意化的乡村美景,淡淡的乡愁在画面中弥漫开来。这是艺术家遍寻传统村落,以诗达意、以画存形的结晶。画家要带着一颗文心,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腿《文心雕龙》)的热情遍游山川,在客观实景的游历中将审美体验与创作融会贯通
“广观”,要求画家合理把握观察事物与认识规律的方法,即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行走于高山大野、山花烂漫之间,创作者能够“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如卢禹舞的《山村写生》,从大处着力显势,注重景物的取舍和意境渲染,在笔墨关系上营造出万千气象;从小处着眼求变化,精雕细琢表现一山一石、一花一草,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全新语言风格里的浪漫气息,渗透出浑厚华滋的审美特征。所以说,“广观”需要画家通过观察研究自然规律,取得宏观的认识,而后尽其情意,再从微观层面由小观大,由表及质,由此参悟山水画的内在之美,
“方知笔墨去处”讲的是对景写生的实践。“遍历”“广观”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第一个过程,即观察与发现规律。对景写生则是表现规律,是以笔墨取天地之生气,反映“观物观我”的全过程,体现在“技”和“道”两个层面。其中,“技”是要求画家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寻求新的笔墨语言,在笔墨之美中创造新的表现方式,在尊重自然美的基础上找到在中国画审美范畴内的理性表达。如李岗的作品《南坪写生》《阿勒泰写生》,充分表现了地域题材与意境营造的独特价值。艺术家针对不同的地域风貌采用不同的笔墨语言,湿笔晕染、枯笔鼓擦等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现了特定自然环境的风貌。在“道”这一层面,则要表现出山水的神、情、气、韵,作品要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精神,要能赋予自然万象人文精神属性,这也正是中国绘画的精妙高深之处。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在写生中解读自然、表现自然,是实现“物象之真”和“规律之真”、实现山水画“可观、可行、可居、可游”之妙境的不二法门。同时,它也是达到客观与主观互通互融、高度统一的极佳方法。将自然万物转换入有情思、有生命的艺术世界中,是升华自然表象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姜宝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小议山水画写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理论,是实现山水画妙境的不二法门。
B.“遍历”是让画家带着一颗文心去行万里路,从而使其创作与其审美体验融会贯通。
C.“广观”对画家的要求是尽览祖国各地之高山大野,把握自然规律,取得宏观认识。
D.“方知笔墨去处”即在写生实践中表现自然规律,反映画家“观物观我”的全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解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指出其价值,引出了对“师造化”方法的论述。
B.文章引用《文心雕龙》中的名言,指出了画家行万里路去遍寻乡村美景时应有怎样的热情。
C.文章举《山村写生》之例,论证了画家应参悟山水画的内在美,并创造出新的方式来表现它。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段和末段为“总”,中间四段为“分”,论证层次十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泉高致》中提到的“身即山川而取之”乃是张操所说的“师造化”的最有效途径,是“立万象于胸怀”过程的前期阶段。
B.一个画家如果想让自己的绘画“雅正”,唯有通晓诗词和书法方可,这两样是画家所应具备的综合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C.从卢禹舜的作品看,他能比较合理地把握观察事物与认识规律的方法,既可以从宏观上认识自然,又能从微观上表现自然
D.《南坪写生》《阿勒泰写生》无疑是李岗对景写生实践的佳作,它们在“技”的层面必然有着新的笔墨语言、表现方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给水分子拍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的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而且在液态情况下,水分子运动非常快。拍照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给它选择一个合适的衬底。以前,科学家、般是以金属作为衬底,这次我国科学家选取了金属表面生长的绝缘薄膜(氯化钠)作为拍摄的衬底,从而使水分子本征的轨道结构得以保留。拍摄水分子内部结构的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单个水分子的信号强度异常微弱,对实验仪器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过去三年,江颖课题组主要致力于超高分辨率的扫描探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