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210字,答案扫描。

  兵团地州学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理想往往让人激动、憧憬和期待。文学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的意义和作用。文学就应该表达和书写阳光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从而让读者在这种文学的阅读中,获得精神动力。然而,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有些文学的表达逐渐变得模糊、含混,甚至颓废无力。基于这样的文学现实,文学应理性地表达和书写理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起人们实现“中国梦”的豪情和壮志,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表征。
  理想是神圣的、美好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的精神品格。文学在表达理想时,往往会受到时代语境影响。因此,我们有责任对文学的理想表达问题进行自觉的批判性思考,这种哲学反思有利于“理想的追求”得以升华,也有利于阻止激情的理想主义蜕变为价值虛无主义。文学在表达理想时,应该持审慎和理性的态度,不仅关注作为“目的”的理想,而且还应该关注表达理想的途径和方式。
  社会理论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社会两个最基本的特质就是“理性化”和由这种“理性化”所导致的“世界的祛魅”(世界被祛除了神秘性)。现代人指涉的“理性”很大程度上是“计算理性”和“工具理性”,这种“理性”的本质是“理智化”,它所关注的是为了达到某种实际的目标而寻求最有效的手段。而文学对理想的表达不是理智化的过程,只注重“目的”而忽视“手段”的过程性,时常会使文学滑向“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危险境地。美好而纯粹的理想,被任性的“手段”搞得支离破碎、不堪入目,甚至是黑色书写。这些现象在青春写作和儿童文学创作中表现得最为充分。网络文学中的言情、悬疑,甚至是黑色书写,也明显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学要表达理想,就应该对“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有利于熔铸崇高而阳光的理想,让理想真正成为照亮人类前行的灯塔的光芒。这就要求我们对文学表达和书写进行必要的哲学反思,从而保证理想的真诚与纯洁。
  面对现代社会特殊的价值处境,现代人不可避免地进行不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而如何将这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文学的方式表达成崇高的理想,还需要思考两个前提性问题,即“责任伦理”与“社会正义”。“责任伦理”与“社会正义”是文学理性表达理想的基石。
  “责任伦理”实际上是我们现代人在特定价值处境中的价值立场,也是我们现代人价值选择和生命意义彰显的基石。“责任伦理”意味着对自我命运的担当精神,意味着敢于直面“时代肃杀的面容”。“责任伦理”要求我们以一种入世的热忱展现出世的情怀,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超越的精神恪尽职守。“责任伦理”最根本的题旨是让人们在这个“祛魅”化的现代社会中,确立独立的、具有尊严的“人格意识”。文学所表达的理想,应该以这样的“责任伦理”为前提性基础,否则理想就会因缺乏真正的内涵而显得空洞、无意义。
  “社会正义”也是文学表达理想的前提性基础。社会正义的宗旨是人的自由和解放。“自
  由”和“解放”是理想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的理想如槁木一般,是缺乏生气的,是不能够表征人类时代精神内涵的。我们时代的主旨是建设和谐社会,文学表达理想就应该契合这一时代主题。而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协调好自由与平等、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就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保障人民自由的权利。哈耶克认为,程序正义是社会正义观的核心思想,市场分配是社会正义的分配方式,个人自由是社会正义观的价值目标。这些都应该成为文学理性表达理想的思维内涵。正是从这些层面出发,文学所表达的理想才是阳光的、丰盈的,才是灌注生命活力和充满生命激情的,才是既接“天气”“人气”,又接“地气”的。
  总之,文学表达理想的时候,应该采取审慎而理性的态度。文学关于理想的表达既要合乎“目的”,也要保证过程性“手段”的正确和有效,更要以“责任伦理”与“社会正义”为前提。这样的理想才能契合时代精神,才能生成理想的磁场,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表征。
  (摘编自韩伟《文学应该理性地表达“理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能够通过泻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让读者获得精神动力,而当下的文学丧失了此功能。
  B.现代人指涉的“理性”往往具有功利性,它更多关注的是用最有效的手段实现某种实际的目标。
  C.相对于“社会正义”,“责任伦理”更强调理性的价值,对文学中理想的理性表达更有指导意义。
  D.文学所表达的理想是接“地气”的,因此个人自由等内容成为文学理性表达理想的思维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先提出观点,然后深入分析,最后总结全文。
  B.文章引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世界的祛魅”等概念,旨在论证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C.文章第三段列举了文学创作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强调我们应反思写作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D.文章第六段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自由”和“解放”对文学表达理想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个“祛魅”化的现代社会中,文学应该最大限度地吸纳“计算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特点,从而更理性地表达和泻理想。
  B.协调好自由与平等.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加强法制建设,保障人民自由的权利,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C.我们在对文学的理想表达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时,不仅要关注作为“目的”的理想,还要关注文学表达理想时所采用的途径和方式。
  D.如果文学创作者在特定价值处境中缺乏价值立场,那么他们在文学中所表达的理想就会因缺乏真正的内涵而显得空洞、无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国传统插画被称为插图,它们出现的形式大部分是版画,由此深入各阶层的人民生活中。时代不断发展,古老的插画艺术也随之发展,从人们的手抄绘本到版画制作,如今已经发展到印刷、网络传播的新兴方式,传播方式更加现代,传播范围更加广阔,现代插画也是用视觉形象说明,但已不仅仅限于手绘,摄影等方式已经越来越流行,还有一些雕塑、珠宝设计等也应用到现代插画之中。现代插画的风格更多元化,也越来越商业化。这些插画,无论构图还是色彩的运用,都满足了人们视觉感受上的需要,提高了其消费的可能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