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600字。
绝密★启用前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选科适应性检测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地看,古代中国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曾有过诸多精微的阐释,如《诗经》所描述的工匠在制作玉器、象牙、骨器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仔细、认真与执着;墨家及其弟子所提倡的“强力而行”的敬业精神;如《考工记》所倡导的“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的“臻达极致”的技术追求;“庖丁解牛”所表达的“道技合一”的工作境界,等等。然而,自进入大工业时代以来,中国传统分散化的手工生产方式迅速衰落,传统工匠日渐沦为社会的边缘甚至成为机器的附庸;产品以标准化、单一化的形式存在,缺乏独特性、人情味,缺乏个性、亲切感;技术甚至发展为压制、支配与统治人类和社会的外部力量,等等。虽然不能说工匠精神消失了,但在机器化和标准化社会生产条件下,它确实被削弱和忽略了。而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领域,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导致急功近利现象的出现,并延伸出“重眼前,轻长远”的工作思维,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和战略投资意识,能静下来精心研发、打磨产品的人越来越少。
(摘编自彭新武《工匠精神的中国语境》)
材料二: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概括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激励广大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立志成为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执着专注,是工匠的本分。许多优秀工匠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专注于一项技艺或一个岗位,经过持续不断地磨炼,才最终获得卓越的成就。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许振超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还带领团队多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让“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金字招牌”。
精益求精,是工匠的追求。不骄傲、不满足、不凑合,精益求精是大国工匠共有的精神气质,正是因为追求完美,才让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工作中,“80后”技术工人、江苏省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陈亮给自己定下这样的准则。为了提高产品精度,陈亮打破常规思维,通过“移植工序”,把“铣”和“磨”组合使用,终于在不断尝试中成功。
一丝不苟,是工匠的作风。辽宁沈阳的铆焊专家杨建华,从一名初中没读完的普通工人到登上国家科技进步奖领奖台,用了39年。《铆工工艺学》,随便提一个要点,他就知道在哪一页;随身携带记录本,几十年来足足记了上百万字……“岗位可以平凡,追求必须崇高。”杨建华这样说。
追求卓越,是工匠的使命。很多大国工匠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努力把产品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向更高、更好、更精的方向努力。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被称为“金手天焊”。火箭发动机大喷管焊缝长近900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多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焊漏,导致损失上百万元……高凤林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成功完成任务。
(摘编自张烁、吴月《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三:
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两年后,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的不孕性》发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和实现途径,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节选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工业时代,传统工匠都沦为了机器的附庸,机器化和标准化社会生产条件使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或忽略了。
B.许振超多年来始终专注于集装箱的装卸工作,练就了“一钩准”等绝活,还带领团队多次打破了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
C.材料二末段通过列数字、做比较、夸张损失程度,突出了焊接火箭发动机大喷管焊缝的难度之大,从而赞美了高凤林。
D.袁隆平的成功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偶然是指他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必然是因为他日夜盼望找到这种不育株。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在当今社会,由于人们受“重眼前、轻长远”的工作思维的影响,变得急功近利,而工匠精神随之式微。
B.材料二通过解说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了劳动者应立志成为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论点,并举大量事例做了论证。
C.材料三的各段,第一段揭示袁隆平成功的一个思想基础,第二段写他的成功,第三段强调他在写作论文方面的才能。
D.三则材料虽然选取了不同的内容,在手法上或者议论,或者叙述,但都是以工匠精神为内核,这是它们的内在联系。
4.请根据材料二,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袁隆平身上主要有怎样的工匠精神?(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三在文体上有怎样的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十四师
魏巍
周恩来一听那个穿黑棉袄的人是三十四师的,不禁喜出望外。自从在油榨坪给他们发出最后一个电报,就再没有得到他们的消息了。今日一见高春林,几乎将他拥抱起来,一连拍打着他的肩膀说:
“小伙子,你是三十四师的吗?现在怎么样?”
高春林由于过分激动,竟呜呜地哭起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唉唉,不要这样!不要这样!讲讲情况,你们师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