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00字。  《声声慢》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
  2、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清照语言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以《武陵春》导入
  1、诵读李清照的《武陵春》。
  问:这首词哪一句写得最好? 好在哪里?
  明确:把抽象的愁形象化。
  2、请同学们举出类似用法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这么重呢?连小船都载不动,那么同样写于晚期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板书《声声慢》
  二、朗读,初步感受。
  1.听录音
  2.请一学生朗读
  3.全体齐读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里直接传达出来了?(“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了此词写的内容以后,下面重点探讨作者为什么愁和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三、具体赏析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词人寻觅什么?
  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
  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
  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
  ②为什么寻觅?
  环境孤寂,内心空虚,百无聊赖。
  ③结果怎样?
  凄凄惨惨戚戚
  这十四个叠字看似平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的字字是愁,声声是愁,给人的感觉是满眼都是泪。所以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看,这句属于直接抒情。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词人写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天气。“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南宋词鉴赏辞典》作“晓来风急”,哪个贴切?(能自圆其说即可,锻炼对整首词的感受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①“晚来风急”承前“乍暖还寒”,秋天的晚上与白天温差较大,喝酒一般在晚上比较多,且夜晚更显凄苦,衬托愁苦的浓重。
  ②“晓来风急”,古人有晨起喝扶头酒的习俗。下阕的“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与之照应,白天尚且无法排遣愁苦,更何况是凄苦的漫漫长夜?一天到晚都在受愁苦的煎熬,甚至接下来的夜晚,也许第二天又是如此,“晓”使愁苦煎熬的时间显得很长,可见其浓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