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60+2370字。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胸怀大局,积微成著 作文评讲
【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明确提出绘画要“致广大,尽精微”,即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首先要从整体入手,观察绘画对象,进而抓住其精神实质、内在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细节进行概括和取舍,从而造就既有广大意境又有精微细节的画面。
徐先生对绘画的要求既在艺术领域给我们带来启发,也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给我们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价】
1、素材典型,导向鲜明:引入代表性画家徐悲鸿的创作理念和过程,给人以美的欣赏和美的感受;“致广大,尽精微”来自《中庸》第二十七章“致广大而尽精微”,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和各种场合中,多次引用“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2、形式仿真,体现思辨:材料从“名人名篇名言”中引入,要求表达对事物两种关系的辩证理解,由此启示生活等方面,从形式、结构、理念上,与2021年高考作文“由体育引申出强弱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考查的针对性和延续性。
3、主题向上,基调积极:作文的关键词“致广大,尽精微”可从治学钻研、为人处事、国家治理、历史沿革、生活领域等方面,为我们提供具体、积极的做法,这是我们干事创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主潮流主基调,作文从某种意义上延续了去年市期末考“实事求是”的作文。
……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循序渐进,登堂入室 导写及范文示例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苏轼在《日喻说》中曾讲过这样的故事:很多南方人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水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但他们并非随随便便就能如此,一定是领悟到了其中的规律。而每天住在水边,经常探索尝试,慢慢地就能掌握它的规律。有些北方的勇士,向南方潜水的人询问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去水中试验,没有不淹死的。
这个故事对你的学习或者生活有何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读】
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干事创业的基本态度。但是调查过程亦不能机械照搬,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作文题由生活中的例子生发,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一、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