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四单元:作文语言要连贯写作导航
文脉畅通,表意连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言能力。
“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怎样才能让语言连贯、流畅,使之感人至深,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
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话题要统一。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句群,只有话题统一,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畅达。
如《昆明的雨》中很多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昆明的菌子极多”“雨季的果子,是杨梅”“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等,后面的叙写便全部围绕这中心句点明的话题展开。
无论说话还是写作,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还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 包括时间、空间、人称等。
如“我看见他穿着黑布棉袍,……就不容易了。”这句话始终从“我”的角度观察,写父亲买橘子的不易,读起来就很顺畅。
这些文段正因为话题统一、角度一致,才让人感觉内容连贯,语言畅达。所以,在写作前,我们应该先确定整篇或某段的中心话题和描述角度,并始终按照这一角度围绕既定中心话题去写。
2.顺序应合理。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思想的路应保持畅通无阻,反映在语言上, 就是句、段的顺序要安排合理。
如《济南的冬天》: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
作者从河水写到天上,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安排的。
再如《昆明的雨》一文对“菌子”的描写,由“最便宜的” 牛肝菌到“略贵”的青头菌,再到“名贵的”鸡枞菌,最后又将“中吃不中看”的干巴菌和“中看不中吃”的鸡油菌对比,作者按照逻辑顺序将“极多”的菌子介绍得条理清晰。
这两个文段正因为顺序合理,内容虽多但并不杂乱,语言自然连贯。
3.衔接须紧密。
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与呼应,也是保持话语连贯的一个重要条件。要使语言前后衔接紧密,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如“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阿长与〈山海经〉》),“但”“一面”等连词的运用使内容自然过渡到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2)适当使用过渡性语句或段落。还是《台阶》中的句子,“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接着开始造台阶”等过渡句和段使文章情节衔接紧密,承启自然。
(3)注意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呼应。比如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所以代词指代句往往在后;表明话题的词句、提出大概念的词句往往在前。上下句有时有首尾衔接语,有的关联词语要前后相应等。
4.语言合规范。
语言合乎规范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体会词义的轻重、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生造词语;
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颠倒等毛病;
三是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和乱象纷陈的网络用语等。
佳作秀场
文题一:下面这段文字不连贯,试着根据提示重写。
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爸爸工作出色,经常在单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爸爸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吃饭时突然想起了国外有过这方面的材料,就马上查阅了资料,并且连夜赶回单位抢修了,终于把机器修好了。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爸爸花很多时间陪家。周末,他常会领着全家人去郊游。我们每次郊游,都看到了很美的风景,玩得非常开心。为此,他还专门买了本地郊区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
提示:
1.先浏览这段文字,看看写的内容是否保持了话题的统一。可以加写一个中心句来统领整段话。
2.调整不合理的句子顺序。比如,可以把具体的例子放在要表达的观点后面,“爸爸单位……把机器修好了”应该放在“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的后面,这就是调整句子的顺序。
3.重写时,可以补充一些关联词、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