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570字。

  古诗阅读专题
  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颖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颖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在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新阳”二句,选取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和勃勃生机。
  C.“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二句,“知者谁”和“吾独知之”为自问自答。
  D.结尾两句写诗人远离了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也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
  16.诗中“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对此四句作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淄博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东阳①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②渐觉水沉②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④。
  注释:①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该词是作者受朝廷重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②香篝:熏笼。③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④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头两句交代了词人的行踪,写词人一行离开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阳进发。
  B.三、四两句是词人举目所见之景,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
  C.下阕描写生活画面,“人历历,马啸啸”两对叠字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
  D.本词虽画面优美,意境广阔,但从结尾两句可知词人饱含羁旅奔波之愁苦。
  16.本词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注]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注】远烧,远方的落日好似燃烧的烈焰。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孤云”“归鸟”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流露出诗人的羡慕之情。
  B.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滞留异地,思念家乡却长久不得归的惆怅、伤感。
  C.尾联写诗人在水边徘徊,望见自己在水中的影子,给人以顾影自怜的感觉。
  D.此诗采用情景分写法,即在每两联中先写景后抒情,构思颇具匠心,耐人寻味。
  16.请从炼字角度简要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