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67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导学案
  考情解读
  文学性阅读是以审美的态度和方式阅读文本,涵养性情,滋润心灵,从而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丰富关于文学和世界的想象与认知。其对象主要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对文学性阅读能力的要求有:能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感受、想象、体验作品呈现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领悟作品表达的感情、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评价;对常见文学类作品的基本特征、一般体例和主要表现手法有所掌握,在了解文学史常识和文学创作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文本艺术创新的主题意向、思想蕴涵能有所领悟并展开联想,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做出合理分析与评价;对文本建构和文本理解所涉及的复杂因素,前者如作者倾向与意图、作品语言与形式,后者如读者立场、阅读取向、欣赏角度、评价标准等,具有一定的认识,并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12)
  专题一 快速准确地读懂散文
  必备知识梳理
  一、散文概念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二、散文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形散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内容上的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3.形式上的特征: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②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③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④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三、散文的分类
  (一)写景状物类
  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体裁特点: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