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835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和田地区策勒县期中教学情况调研
高 一 语 文 2022.11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值为150分.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标号涂黑.
3. 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技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荀子说:“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从事工艺劳动的工匠,都是以其毕生精力献身于这一工艺领域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除农业之外的各种手工艺工匠已经形成规模,称为“百工”。这些工匠能够“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辩民器”。在我国的工艺文化历史上,产生过鲁班、李春、李冰、沈括这样的世界级工匠大师,还有遍及各种工艺领域里像庖丁那样手艺出神入化的普通工匠。
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对技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业水准和制造水准的提升,因而更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劳动精神。人民创造历史从根本上看是劳动创造历史。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同时也为个人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和空间。同时,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目标而产生的幸福感和愉悦感,会进一步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激情,从而为社会和他人创造更为丰富的财富。在劳动中体验和升华人生意义与价值,是工匠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几千年来从事技艺劳动的各种工匠,其社会地位并不高,但他们以技艺为立身之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艺,创造了灿烂的工匠文化。发扬工匠精神,就要提高我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工匠精神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重细节、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关键要素。如历代精美陶瓷以及玉器,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工匠对细节完美追求的体现。现代机械工业尤其是智能工业对细节和精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细节和精度决定成败。
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每一个产品的开发,每一项技术的革新,每一道工艺的更新,都需要有工匠的创新技艺参与其中。实际上,传统工艺也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得到发展的,我们要将传承与创新统一起来,在传承的前提下追求创新。创新能力,不是对以往工艺的墨守成规,而是对现有的生产技艺的大胆革新,给行业技艺带来突破性贡献,促进生产技艺水平提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工匠精神的本质:道技合一,追求卓越。《庄子•庖丁解牛》认为匠人技艺的至高境界是进入“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是“道也,进乎技矣”!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之道。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张冬伟、顾秋亮等人,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其技艺达到完美的境界,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深刻把握的地步。
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苏格拉底认为,工匠,并且只有像铁匠、铜匠甚至修鞋匠那样具有手工艺的人才真正具有德性。因而,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坚守质量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
(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的工匠以其毕生精力投身于工艺领域并结成“百工”行业联盟。
B. 伴随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工匠的工艺及精神必将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C. 劳动与自我人生价值相辅相成,既为个人提供空间舞台,又能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丰富财富。
D. 作为一个工艺制造强国,传统工艺也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而注重细节是其根本表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由“工匠”的溯源与“工匠”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引出工匠精神的论题。
B. 文章引证恰当,阐释有力,引述荀子、庄子等的言论是为了阐释工匠精神。
C. 文章转述苏格拉底本人的说法,有助于论证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
D. 文章论证思路清晰,由工匠概念到工匠精神表现到工匠精神本质,逐层递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纵观中国发展史,包括鲁班、李春、高凤林、张冬伟等在内,都传承或践行了工匠精神。
B. 伴随着由制造向智造的产业升级转换,更需发扬光大劳动、奉献、精益求精及创新精神。
C. 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墨守成规,而且要着眼于对现有生产技艺的大胆革新。
D. 工匠精神本质是一种德性精神,而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就是有德性、追求卓越之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连拆6个“盲盒”,出土500余件文物。时隔35年,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又“上新”。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随着三星堆文物不断“上新”,人们发现中国多地有与之相似的同款,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同时,也引发了“全国文物大battle”。3月底,四川日报在其官微发起挑战,派出首批出战队员:金面具、方尊、陶三足炊器,引发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