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1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 27分)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
自强不息是个人与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会勇敢面对逆境,志在高远,勇于开拓, 甲 (A. 咄咄逼人 B. 持之以恒)。宋濂忍饥挨冻,依然勤学苦思;江姐面对严刑拷打死守党的秘密,绝不亵( )渎共产党员的称号;任正非站在信息改革的十字路口,没有停zhì( )不前,带领华为自主研发,成功开启5G时代。正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
对于国家而言,自强不息则表现为不断改革进取、自信自立。几千年漫漫征途,曾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枯骨万里,终迎来胜利的曙光。自新中国成立起,我国攻坚克难,取得一个个镌刻史册的丰功伟绩,终于从贫穷落后、百废待兴走向了繁荣富强。而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时,我们 乙 要有洞察秋毫之末的敏锐, (A. 不但……还…… B.即使……也……)要有观察世界的宽广视野,无时无刻都准备以大国自信和大国担当迎接各种危机和挑战。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亵( )渎 停 zhì( )
2.请结合语境,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甲: ; 乙: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3分)
4.下面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
B. 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一篇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C.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法国作家雨果,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 “我们学语文不是只学文学知识,而是汲取其中的文学素养。”这句话是转折关系复句。
5. 学校的语文学科周期间,九年级都开展了“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仿照活动形式再写一项(2分)
①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④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2)你的同桌小刚认为读小说没意思,还不如研究数学题有成就感,请你结合你读过的小说,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个例子劝说他。(3分)
6.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致。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对月有怨恨之意。
C.下阙中的“无眠”指是的因欣赏中秋明月美景而不想入睡的人。
D. 词的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欢乐的情绪。
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10分)
①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 ,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⑤ ,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⑥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⑦“用典故”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李白《行路难》中“ ,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希望自己有一朝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功立业;又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借用了向秀和王质的典故,暗示了自己贬谪之长,恍如隔世,世态变迁,人事全非的怅惘心情。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 题。(11 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鸡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全,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