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50字。
命运的羔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阅读教学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小说。与过去教材编排的方式不同,新教材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组合在一起做群文阅读。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七十一回本第十回,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善于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性格。第十回在《水浒传》当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描写林冲性格的转变,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本质。《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经典作品,本文的写作背景是十九世纪90年代末,俄国新的革命浪潮正在酝酿,面对日益壮大的革命力量,沙皇政府极力加强反动统治,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中。作者通过塑造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朽及其对人们思想的毒害性。根据单元提示,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要了解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欣赏小说不同的风格类型;学习用读书提要或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依据温儒敏教授提出的“如何使用统编教材的五点建议”,我们备课时应该根据“学习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去组织教学,同时关注“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变化,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工具
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学习了鉴赏小说,对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鉴赏小说的方法并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能大体把握。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是停留于对课文的情节、动作、语言、心理等的逐条分析上,可能会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而使学生毫无兴趣;若能够抓住一点,立足文本,深入挖掘,则能激起学生主动探求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继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是学习该篇的第三课时,在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和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情况下,重视学习活动的安排和问题的设计,来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讨论分析林冲和别里科夫身上“羔羊”的特征和他们成为“命运的羔羊”的原因。
2. 探究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走向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分析林冲和别里科夫成为“命运的羔羊”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 讨论分析林冲和别里科夫身上“羔羊”的特征和他们成为“命运的羔羊”的原因。
2. 探究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走向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